- 龙门石窟
lóng mén shí kū
中国 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分布在 河南 洛阳 城南 伊水 入口处两岸的 龙门山 ( 西山 )和 香山 ( 东山 )。开凿于 北魏 太和 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 洛阳 后,至 唐 代,历时四百馀年。以 唐 代 开元 (公元713年-741年)以前的最多。现存石窟1,352个,龛785个,造像97,000馀尊,题记3,860种。雕刻刀法圆纯精致,佛像表情生动。后因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破坏,较小佛像十之八九都失去了头部,著名的两块《帝后礼佛图》浮雕也被盗走。解放后设立龙门保管所,进行修整和保管。也称 伊阙 石窟。
- 石窟
shí kū
1.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 2.山岩上的洞
- 窟眼
kū yǎn
喻指心眼。
- 理窟
lǐ kū
1.义理的渊薮。谓富于才学。 2.指义理的奥秘。
- 玉窟
yù kū
喻月宫。
- 龙潭虎窟
lóng tán hǔ kū
潭:深水池;窟:洞穴。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虎窟龙潭
hǔ kū lóng tán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聚窟洲
jù kū zhōu
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地名。
- 蛇钻窟洞蛇知道
shé zuàn kū dòng shé zhī dào
比喻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明白。
- 窟栊
kū lóng
窟窿。
- 榆林窟
yú lín kū
我国著名石窟之一。又名 万佛峡 。在 甘肃 安西 西南七十五公里的山谷中。洞窟凿在山谷东西两侧,东崖三十窟,西崖十一窟。最早的可能开于 唐 以前, 唐 、 五代 、 宋 、 西夏 、 元 、 清 各代续有建造。现存壁画和塑像中,多为 唐 宋 作品,也有不少 西夏 和 元 代作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阿旃陀石窟
ā zhān tuó shí kū
- 虎窟禅寺
hǔ kū chán sì
道光九年老东阿县志载,原名虎窟寺。
- 窟宅
kū zhái
住人的洞穴,多指神仙的住所或盗贼藏身的地方
- 奥窟
ào kū
幽深的洞穴。
- 鱼窟
yú kū
指鱼栖身的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