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艳窟
yàn kū
亦作“艷窟”。旧时指暗娼住所或妓院。
- 营窟
yíng kū
1.上古时掘地或累土而成的住所。一说是相连的洞穴。《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孔颖达 疏:“冬则居营窟者,营累其土而为窟,地高则穴於地,地下则窟於地上。谓於地上累土而为窟。”《孟子·滕文公下》:“当 尧 之时,水逆行,氾滥於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焦循 正义:“按《説文·宫部》云:营,帀居也。凡市闤、军垒,周帀相连皆曰营。此‘营窟’当是相连为窟穴。” 元 吴莱 《三彭传》:“橧巢营窟,风雨漂摇。” 2.营造洞穴。 清 钱谦益 《续次敬仲韵》之四:“兔知霜降先营窟,虫为苗蕃早蚀根。” 3.比喻经营藏身避患之地。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处己将营窟,论心若合符。”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营窟谋初遂,凭城气转扬。”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参见“ 狡兔三窟 ”。 4.营地。
- 蟾窟
chán kū
犹蟾宫。 宋 张先 《少年游慢》词:“昼刻三题彻,梯汉同登蟾窟。” 宋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 鷲峰 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清 陈维崧 《百字令》词:“ 淮王城 下,有扶疎丛桂,香分蟾窟。”
- 窟臀
kū tún
方言。 屁股。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道是君不见去年骑马 张状元 ,跌了左腿不相连;又不见前年跨马 李试官 ,跌了窟臀没半边。”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瞿醉渔》:“千呼万唤不肯出,直待临时敲窟臀。”
- 隆窟
lóng kū
见“ 隆崛 ”。
- 鬼窟
guǐ kū
1.鬼之洞穴。 2.比喻邪门歪道。
- 窟笼
kū lóng
1.洞;孔。 2.漏洞;破绽。
- 贼窟
zéi kū
盗贼的巢穴。
- 窟窡
kū zhuó
物自洞中欲出貌。
- 羽窟
yǔ kū
羽渊 之窟。
- 窟竉
kū lǒng
窟窿。
- 窟窦
kū dòu
1.洞空貌。 2.洞穴;巢穴。
- 魔窟
mó kū
妖魔鬼怪的老窝,比喻邪恶势力盘踞之处
- 私窟
sī kū
个人安身的场所。
- 禅窟
chán kū
即禅师窟。
- 窟礧子
kū léi zǐ
亦作“ 窟磊子 ”。亦作“ 窟儡子 ”。即傀儡子。木偶戏。《通典·乐六》:“窟礧子,亦曰魁礧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乐也, 汉 末始用之於嘉会。 北齐 后主 高纬 尤所好。 高丽 之国亦有之。今閭市盛行焉。” 唐 梁锺 有《窟磊子人》诗。见《文苑英华》卷二一二。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窟礧子……今字作傀儡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闲时开设酒肆,常演窟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