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税
kē shuì
征收赋税。
- 起科
qǐ kē
谓对农田计亩征收钱粮。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良乡行》:“ 良乡 疆域甚狭,復有军屯者三,宫勋子粒十二,山水衝没者七,起科地不满三千顷,而民无后占者仅六百丁,其实不及大县一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地亩大小》:“国初有奉旨开垦永不起科者,有因洿下鹻薄而无粮者,今一概量出作数。”《清史稿·圣祖纪一》:“庚午,詔民间垦荒田亩,以十年起科。”
- 针科
zhēn kē
亦作“鍼科”。宋 时医学教育的一个分科,专教学生以针灸为人治病。
- 科须
kē xū
见“ 科需 ”。
- 罪科
zuì kē
处罪的科条。
- 科程
kē chéng
规程;标准。
- 繁科
fán kē
繁重的赋税。
- 科罪
kē zuì
定罪。
- 科索
kē suǒ
官吏向民间非法索取财物。《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今岁秋田,皆期大稔,仰所在切如条流本分纳税及加耗外,勿令更有科索。”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诸行》:“市肆谓之行(音杭)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内官监收白熟粳米,科索无厌,大率正粮一石,加费二石,始获批单。”
- 科道
kē dào
1.指科道官。明 张居正 《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乾隆 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掛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 2.指科道两衙门。 明 周暉 《金陵琐事·雅谑》:“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於 张江陵 。”《明史·职官志三》:“大约舍人有两途,由进士部选者,得迁科道部属……不由科甲者,初授班序,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
- 科经
kē jīng
佛教语。谓法师按宗派的家法判析经典的内容体系和结构。
- 科网
kē wǎng
法网。
- 首科
shǒu kē
谓科举考试名列一等。
- 科纳
kē nà
犹科输。《宋史·食货志上五》:“﹝ 熙寧 ﹞十年,知 彭州 吕陶 奏……自 熙寧 六年施行役法,至今四年,臣本州四县,已有宽剩钱四万八千七百餘贯,今岁又须科纳一万餘贯。”
- 魟科
hóng kē
板鳃类的一个科,包括普通魟的大多数种
- 科臼
kē jiù
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