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刑
kē xíng
判处刑罚。
- 科技攻击
kē jì gōng jī
利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环境造成伤害。
- 元科学
yuán kē xué
基本科学;关于科学的理论或关于科学的科学
- 踏科儿
tà kē ér
插科打诨。
- 制科人
zhì kē rén
旧时指科举出身的人。
- 科目人
kē mù rén
科举考试及第的人。
- 科举年
kē jǔ nián
明 清 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儒林外史》第五回:“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
- 东科尔
dōng kē ěr
藏语。意犹僚属。指民主改革以前原 西藏 地方政府及 班禅 系统所属的俗官。
- 细齿藓科
xì chǐ xiǎn kē
细齿藓科植物体形小或近于中等,黄绿色或褐绿色,不具光泽,一般稀疏成片生长。
- 副科级
fù kē jí
中国干部行政级别中最低一级的领导职务名称。
- 鹡鸰科
jī líng kē
鸣禽类的一个科,包括鹡鸰和鹨
- 科薅
kē hāo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 科考
kē kǎo
1.明 清 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年,宗师 田洪 録科考, 韩子文 又得 吴太守 一力举荐,拔为前列。”《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继取一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其等第仍分为六,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不得应乡试。”《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要到府里科考。” 2.指科举考试。豫剧《卷席筒》:“我有心进京科考,怎奈手无盘费,难以起身。”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说自己因科考受绌,弄得走投无路。”
- 科盲
kē máng
没有科学常识的成人
- 科班
kē bān
1.招收儿童,培养、教育其为戏曲艺员的戏班 2.正规的专业训练
- 金科玉篆
jīn kē yù zhuàn
贵重的法令和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