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首
shè shǒu
1.山名。在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上有 社首坛 。因 周成王 封禅得名。 唐 宋 帝王也曾到此封禅。《汉书·郊祀志上》:“ 周成王 封 泰山 ,禪於 社首 。” 吴景旭 《历代诗话》卷六一引 宋 洪迈 《光尧挽诗》:“ 鼎湖 龙去远, 社首 凤来迟。” 2.村里中祭社活动的首领。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修德堂东家 李如珍 也是村长,也是社首。”
- 雩社
yú shè
祭祀山川以祈雨。
- 罢社
bà shè
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脩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 脩 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 唐 元稹 《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追加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
- 郊社
jiāo shè
1.祭祀天地。 2.古代祭祀天地之处。
- 社翁
shè wēng
旧时对文士名流的尊称。
- 鼎社
dǐng shè
轮流设乐集妓,谓之鼎社。 宋 陶穀 《清异录·鼎社》:“ 广顺 三年,以 柴守礼 子 荣 为皇子,拜 守礼 太子少保致仕。皇子即位,是为 世宗 。 守礼 居 西洛 与 王溥 、 王彦超 、 韩令坤 之父结友嬉游,裘马衣冠,僭逼逾制,当时人为一日具设乐集妓,轮环无已,谓之鼎社。”
- 马社
mǎ shè
1.养马之地所设立的祭祀后土之社,以发明用马驾车之人配食。亦指配食者。《周礼·夏官·校人》:“秋祭马社、臧僕。” 郑玄 注:“马社,始乘马者。” 孙诒让 正义:“牧地及十二闲之中,盖皆为置社,以祭后土,而以始制乘马之人配食焉,谓之马社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八日祠山圣诞》:“其日都城内外,诣庙献送繁盛,最是府第及内官迎献马社,仪仗整肃,装束华丽。” 2.宋 时 陕西 军中买马的组织。《宋史·兵志十一》:“ 陕西 广鋭、劲勇等军,相与为社,每市马,官给直外,社众復裒金益之,曰马社。”
- 结社
jié shè
结成团体
- 社群
shè qún
社会群体
- 茶社
chá shè
卖茶水的处所,多用做茶馆儿或茶座儿的名称
- 社直
shè zhí
元 代村社迎神赛会中轮直扮演杂戏的演员。 元 曾瑞 《哨遍·羊诉冤》套曲:“待赁与老火者残岁里呈高戏,要雇与小子弟新年中扮社直。”《元典章·礼部一·礼仪社直》:“﹝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大概勾集诸色社直、行户粧扮,预先月餘整点。逮及拜贺行礼,必就寺观中。”参见“ 社火 ”。
- 白莲社
bái lián shè
1.东晋释慧远于庐山东林寺,同慧永、慧持和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社精修念佛三昧,誓愿往生西方净土,又掘池植白莲,称白莲社。 见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 2.唐白居易仿慧远故事,在香山修净土的场所。
- 白社
bái shè
1.地名。 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 唐 吴筠 《高士咏·董威辇》:“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咏玄风。” 2.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 白社 ,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 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 3.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 唐 白居易 《长安送柳大东归》诗:“白社羈游伴, 青门 远别离。”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 4.特指某些社团。 清 吴伟业 《茂苑相公谢政遄归招邀燕赏》诗之二:“虫鹤变餘存白社,刼灰飞尽表青山。”此指复社。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白社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汪文溥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仍世筑坛盟白社,一朝避地驱黄犊。”以上指南社。 郁达夫 《胡迈来诗会有所感步韵以答》:“欢联白社居千日,泪洒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莲社的省称。 唐 贾岛 《巴兴作》诗:“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正别忆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贤隐寺》诗:“自能来白社,不用 远公 ( 慧远 )求。” 清 吴伟业 《灵岩观设戒》诗:“不信 黄池 会,今看白社开。”参见“ 白莲社 ”。 6.特指 隋 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李密 大破自 洛阳 出击的 隋 军,声威大振…… 谯郡 黑社、白社、 济北 张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驴贼 等都来归附。”
- 番社
fān shè
指 高山 族的村社。
- 珪社
guī shè
官爵和封地。
- 王社
wáng shè
天子祀土神谷神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