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眚
bái shěng
1.旧时迷信,认为白色鸟兽等突然出现是不祥之兆,谓之“白眚”。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金色白,故有白眚、白祥。”《清史稿·灾异志四》:“凡恒暘、诗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于金。”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 浙 中传君晚年信疑龙家书,迁家兆,手一卷书,督畚鍤,有白眚起地中,触君身而死,其诬歟?其有之歟?” 2.泛指妖魔。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乃见黄神啸吟,白眚舞蹈,足迹所至,要索随之。”
- 疾眚
jí shěng
病患灾害。
- 肆眚
sì shěng
宽赦罪人。《春秋·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杜预 注:“赦有罪也。”《后汉书·王符传》:“论者多曰:‘久不赦则姦轨炽,而吏不制,宜数肆眚以解散之。’此未昭政乱之本源,不察祸福之所生也。”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肆眚措刑,涤瑕荡秽,凡有圆首,纳於欢心。” 宋 苏辙 《明堂贺表》:“明堂礼毕大赦天下者,饗帝尊亲,古今之大典;推恩肆眚,天地之至仁。”
- 过眚
guò shěng
过失;缺点。
- 衅眚
xìn shěng
过失。
- 小眚
xiǎo shěng
小的过错。
- 变眚
biàn shěng
预示将发生灾祸的变异现象。《后汉书·周举传》:“时连有灾异,帝思 商 言,召 举 於 显亲殿 ,问以变眚。”《晋书·石季龙载记上》:“中年已来变眚弥显,天文错乱,时气不应。”
- 妖眚
yāo shěng
1.指灾异。汉 刘瑜 《延熹八年举贤良方正上书陈事》:“怨毒之气,结成妖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应变而动,是为顺常;苟错其方,则为妖眚。”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奏凯》:“且喜鲸鯢已获,见东海之无波;妖眚顿消,仰太阳之普照。” 2.妖异之气。喻黑暗腐朽的统治。
- 鸡眚
jī shěng
夜盲症。
- 避眚
bì shěng
旧时的一种风俗。于死者回煞之期,死者家属举家外出以避。
- 微眚
wēi shěng
1.目有小疾。眚,眼睛生翳。 2.喻指微小的过失。
- 黑眚
hēi shěng
古代谓五行水气而生的灾祸。 五行中水为黑色,故称“黑眚”。《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厥罚恆寒,厥极贫,时则有黑眚、黑祥。”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洛阳 古都素号多怪, 宣和 间,忽有异物如人得黑,遇暮夜輒出犯人,相传谓掠食人家小儿……此五行志中所谓黑眚者是也。”《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三十九年二月朔, 高邑 黑眚迷人。”
- 瑕眚
xiá shěng
缺点;毛病。
- 灾眚
zāi shěng
灾殃,祸患。 《易·复》:“上六,迷復,凶,有灾眚。” 孔颖达 疏:“‘有灾眚’者,闇於復道,必无福庆,唯有灾眚。”《后汉书·郎顗传》:“以此消伏灾眚,兴致升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梦神》:“罹灾眚,嘆三年,把身拘坎穽。”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三:“使无水旱沴癘兵戈及诸灾眚,不数十年,本国之物产必不能支。”
- 罪眚
zuì shěng
犹罪愆,罪过。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蠲罪眚而弃瑕疵,録劳能而纵逋负。”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懺愆尤,陈罪眚,望天天高鉴,宥我垂证明。” 茅盾 《诗与散文》:“他时时觉得在表妹前他便变成了高尚圣洁些,似乎他的隐秘的罪眚也减轻了压迫了。”
- 黄眚
huáng shěng
预示灾异的黄色物象。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清史稿·灾异志五》:“凡恒风霾、晦冥……年饥、黄眚、黄祥皆属之於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