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监
ā jiān
太监。
- 监纪
jiān jì
监察统理。《明史·丘禾嘉传》:“﹝ 崇禎 ﹞三年正月, 蓟 辽 总督 梁廷栋 入主中枢,衔总理 马世龙 违节制,命 禾嘉 监纪其军。” 清 汪琬 《江天一传》:“﹝ 顺治 二年﹞六月, 唐 藩自立於 福州 ,闻 天一 名,授监纪推官。”
- 贺监
hè jiān
唐 贺知章 尝官秘书监,晚年自号 秘书外监 ,故称。唐 刘禹锡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高楼 贺监 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 宋 张炎 《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词:“ 贺监 犹狂,还散迹、千巖风露。” 清 魏耕 《与祁五兄弟泛镜湖》诗:“湖自 贺监 清,兴是二 祁 发。”
- 监丧
jiān sàng
主持丧事。《晋书·李胤传》:“ 太康 三年薨,詔遣御史持节监丧致祠,諡曰成。”
- 马监
mǎ jiān
官名,亦为官署名。 掌马政。
- 监趣
jiān qù
监督催促。
- 监知
jiān zhī
监督主持。 《北史·儒林传上·权会》:“ 会 性恬静,不慕荣势,耻於左宦,固辞。 暹 识其意,遂罢荐举。寻追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隋书·裴矩传》:“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
- 赏监
shǎng jiān
赏识鉴别。 监,通“ 鉴 ”。
- 监作
jiān zuò
1.监督制作。《后汉书·宦者传·蔡伦》:“ 永元 九年,监作祕劒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使中謁者 魏郡 清渊 、 马宪 监作石桥梁柱,敦敕工匠。” 宋 欧阳修 《御药陈承礼监造衮冕事》:“此是陛下新降指挥,从来所患朝令夕改。今若依前用 承礼 监作,只是移御药院置局就少府监中耳。” 2.负有监督制作之责的官吏。《隋书·百官志下》:“将作寺大匠、丞、主簿、録事,统左右校署令、丞,各有监作等员。”《旧唐书·职官志三》:“掖廷局……监作掌监当杂作。”
- 监铺
jiān pù
1.见“监铺”。 2.亦作“监舖”。监房。 3.谓送入监房监禁。
- 监追
jiān zhuī
监督追回。《明史·刑法志二》:“ 嘉靖 四十三年定坐赃不及百两,产絶者免监追。”《清史稿·世宗纪》:“戊寅,免功臣子孙 施世驊 等赃银五十餘万,以内库银拨补,其应得遣戍、监追、籍没及妻子入官等罪,咸赦除之。”
- 都监
dōu jiān
1.官名。 三国 时称内侍官。《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又以黄门 张当 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2.官名。 唐 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 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3.官名。 宋 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宋 朝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州都监则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检。”《水浒传》第十二回:“正将臺上立着两箇都监:一箇唤做 李天王 李成 ,一箇唤做 闻大刀 闻达 。” 4.宋 代道教职称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都监》:“ 太平兴国 中,增置副道録,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 监籍
jiān jí
监禁籍没。
- 舍监
shè jiān
旧时学校里指导学生生活、行为的人叫舍监。
- 逃监
táo jiān
越狱。
- 食监
shí jiān
1.监督膳食制作的官员。 2.汉代陵园所设官名。掌晦望时节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