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蜡白
là bái
[脸] 失去血色而呈异常白色
- 白银
bái yín
银的通称
- 白骨
bái gǔ
1.尸骨;枯骨。 2.泛指死人。 3.白色果核或树干。
- 葱白
cōng bái
1.淡青色。 《说文·马部》“驄,马青白襍毛也” 清 段玉裁 注:“白毛与青毛相閒则为浅青,俗所谓葱白色。”《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马棚里卸着一辆糙席篷子大车;一头黄牛,一匹葱白叫驴,都在空槽边拴着。”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六:“她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葱白竹布衫子。” 2.葱的近根处。色白,故称。可食。亦可入药,用为通阳发表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小蒜白、及葱白、豉汁等下之。令沸,便熟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猪肉琢作臛,下葱白,--长二寸一虎口。”
- 白茅
bái máo
1.亦作“ 白茆 ”。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 疏:“洁白之茅。”《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注:“白茅,一种草,洁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类。”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锡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长风吹白茆,野火烧枯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2.茶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北苑 曰叶布絶品,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 苏白
sū bái
苏州话,也指昆曲中用苏州话的道白
- 皂白
zào bái
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
- 说白
shuō bái
戏曲、歌剧不唱的台词
- 白道
bái dào
1.指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2.江湖上称正派人为白道,邪派人为黑道
- 白雉
bái zhì
1.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楚辞·天问》:“厥利维何,逢彼白雉。”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晋 左思 《蜀都赋》:“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越裳操》止三句,不言白雉而意自见,所谓大乐必易是也。” 2.白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白鹇》。
- 粹白
cuì bái
纯白粹白之裘
- 白食
bái shí
不付代价而得到的食物。
- 白鲞
bái xiǎng
亦作“ 白鮝 ”。 剖开晒干的黄鱼。
- 白药
bái yào
中药成药,由三七及其他药味研成的一种白色粉末。 能治出血疾患、跌打损伤等。以云南出产的为最著名
- 补白
bǔ bái
填补空白。主要用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的短文
- 白陶
bái táo
殷 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 是当时比较贵重的一种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