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白
sǎn bái
戏曲念白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以各地方言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
- 酇白
zàn bái
- 白鵺
bái yè
神话中形状像雉的鸟。
- 白脉
bái mài
白色的纹理。旧题 周 宁戚 《相牛经》:“眼中有白脉贯瞳子,最快。”《云笈七籤》卷五八:“肺似白莲,花开五叶,下垂,上有白脉,膜在心上,覆心。” 宋 苏轼 《<雪浪斋铭>引》:“予於山中后圃,得黑石白脉,如 蜀 孙位 、 孙知微 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怪石辩》:“盖太湖石亦微有声,亦有白脉,然以利刀刮之,则成屑。”
- 白豪
bái háo
白色的豪猪。
- 面白
miàn bái
当面直说。
- 白行
bái xíng
1.表白自己的行为。 2.清白的行为。
- 白铺
bái pù
旧时打更人白天休息的铺屋。
- 白龙
bái lóng
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 白芝
bái zhī
蕈的一种,可入药。 传说为神仙的饮饵。亦为瑞徵。 唐 陆龟蒙 《入林屋洞》诗:“尝闻白芝秀,状如琅花偶。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原注:“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饮饵,非常人所能得。” 唐 皮日休 《华顶杖》诗:“探洞求丹粟,挑云觅白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白芝,一名玉芝、素芝……久食身轻不老,延年神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玉芝非瑞》:“ 嘉靖 四十四年六月,有白芝生於 献帝 旧庙,上大喜,改其名 玉芝宫 。”
- 调白
diào bái
1.犹调唆。 2.骗术的一种。掉包,以假易真。
- 白驹
bái jū
1.白色骏马。比喻贤人、隐士。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縶之维之,以永今朝。”《后汉书·崔駰传》:“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驹之所从。”宋陆游《寄题胡基仲故居》诗:“浮云每叹成苍狗,空谷谁能縶白驹。”清钱谦益《父国光先赠中宪大夫河南归德府知府加赠太常少卿仍前阶制》:“皎皎白驹,世咸慕逸民於空谷。” 2.《诗·小雅》篇名。 3.用作赠别贤士之辞。 4.比喻流逝的时间。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星霜玄鸟变,身世白驹催。”明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覩此白驹弹指,岂堪华髮蒙头。”王横《哭子美》诗:“白驹惊电驰,人生本如寄。”
- 肃白
sù bái
犹敬启。 一般书札结束用语。如:专此肃白,顺请暑安!
- 白章
bái zhāng
1.白色的花纹 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白胶
bái jiāo
鹿角胶。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白胶》。
- 白老
bái lǎo
1.唐诗人白居易的自称。 2.猫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