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于供命
pí yú gòng mìng
犹言疲于奔命。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嶧山碑》﹞歷代摹爲楷式。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 疲瘦
pí shòu
疲乏而瘦弱。《北齐书·陈元康传》:“从 高祖 破 周文帝 於 邙山 ,大会诸将议进退之策,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去岁十月至其今年三月,恒菜食,既辛苦疲瘦,姨母更劝令渐进,裁少少而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如疲瘦老残、不堪应差者,退令买补,不得草率交收,自貽赔累。”
- 疲费
pí fèi
谓折腾浪费。《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戊子,詔曰:往年已勑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疲蹇
pí jiǎn
1.衰老的跛脚马。 2.谦言愚钝无能。
- 神疲
shén pí
精神疲乏。
- 疲瘠
pí jí
土地不肥沃;贫瘠。
- 疲輭
pí ruǎn
见“ 疲软 ”。
- 疲病
pí bìng
疲劳并且有病
- 疲羸
pí léi
1.衰弱。 《后汉书·段熲传》:“人畜疲羸。”《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我众新集,力尚疲羸,且当息养数年,始可观变而举。”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遣将分兵,助我东征,择良而予……自携部曲,疲羸居半。” 2.困苦穷乏;困苦穷乏之民。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丞相 仁杰 之抚疲羸,僕射 元振 之安夷夏。”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疲羸未復,疮痏未平,抚之则濡沫纔通。” 宋 梅尧臣 《送王学士知亳州》诗:“必期宽赋敛,无乃息疲羸。” 3.指贫瘠之地。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言忤上官,解其柄持,改任 川 北,畀以疲羸。”
- 疲瘁
pí cuì
1.犹疲悴。 2.弊病。
- 疲沓
pí ta
松懈不起劲。
- 疲软
pí ruǎn
1.[fatigued and weak]:疲乏无力;不振作两腿疲软 2.[sluggish]:一种经济状态,表现在价格趋于低落,成交的数额减少市场疲软 3.[weak]:软弱无能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像我这个老和尚疲软。--《西游记》
- 疲氓
pí méng
亦作“ 疲甿 ”。 疲困之民。
- 疲殚
pí dān
亦作“ 疲单 ”。疲劳到极点。
- 昏疲
hūn pí
犹困倦。
- 疲斾
pí pèi
久挂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