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喜若狂
huān xǐ ruò kuáng
欢喜:高兴的样子。高举得象发狂一样。
- 狂儿
kuáng ér
称年少而才智出众者。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肃 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父老咸曰:‘ 鲁氏 世衰,今乃生狂儿。’” 清 钱谦益 《茅止生挽词》诗之三:“一麾万石齓髫时,指囷英风更让谁?若使 江 东无伯业,也应 鲁肃 是狂儿。”
- 狂僭
kuáng jiàn
狂妄僭越。 《后汉书·蔡邕传论》:“ 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匡导既申,狂僭屡革。”《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吾世继忠贞,今 江都 虽覆,宗社尚存, 尉佗 狂僭,何足慕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 箕子 推本狂僭, 孔子 直书水旱,目为凶灾宜矣。”
- 杀人狂
shā rén kuáng
1.杀人的狂热 2.杀人的狂热者或狂人
- 獝狂
xù kuáng
恶鬼名。
- 狂锋
kuáng fēng
谓狂暴的气焰。
- 醒狂
xǐng kuáng
谓狂放傲世。语本《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 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 魏侯 笑曰:‘ 次公 醒而狂,何必酒也?’” 唐 李绅 《州中小饮便别牛相》诗:“耻矜学步貽身患,岂慕醒狂躡祸阶。” 宋 朱熹 《借韵呈府判张丈既以奉箴且求教药》:“我亦醒狂多忤物,颇能还赠一言不?”
- 狂瞀
kuáng mào
精神错乱;昏乱。
- 麞狂
zhāng kuáng
慌张失措。
- 狂悸
kuáng jì
突发心悸病。
- 忽忽如狂
hū hū rú kuáng
忽忽:形容印象模糊或见不真切。恍恍忽忽,如同神经错乱似的。
- 狂剧
kuáng jù
迅猛。
- 狂儁
kuáng jùn
狂放颖异。
- 僭狂
jiàn kuáng
犹僭妄。
- 阮狂
ruǎn kuáng
见“ 阮生狂 ”。
- 狂突
kuáng tū
谓狂妄地挑起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