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牲醪
shēng láo
牲醴。唐 冯贽 《云仙杂记·爪甲间皆出云烟》:“ 太宗 以下,乃携杏酒青羊,以备牲醪,告於山中。”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桐川酒》:“方议以事闻于郡,吏卒相谓:‘库旧有神祠,前官輒去之,得非其为孽乎?’密市牲醪,罗拜祷请,许以再立庙。”
- 逆牲
nì shēng
犹迎牲。古代祭祀仪式之一。
- 牲碑
shēng bēi
亦称“ 牲石 ”。 古时宫、庙前用以拴系祭牲的竖石。后泛指纪功德的刻石。
- 饬牲
chì shēng
陈设祭祀用的牲畜。飭,通“ 饰 ”。
- 牲盟
shēng méng
杀牲歃血以结盟。语本《礼记·曲礼下》:“涖牲曰盟。” 孔颖达 疏:“涖,临也。临牲者盟所用也。盟者杀牲歃血誓於神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追古贵信,结言而已,不至用牲盟而后成约。”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盟於 眉楼 , 则梁 作盟文甚奇,末云:‘牲盟不如臂盟,臂盟不如心盟。’”
- 领牲
lǐng shēng
陕北 民间祭神用的牲畜。
- 牲石
shēng shí
见“ 牲碑 ”。
- 牲牵
shēng qiān
shēng qiān ㄕㄥ ㄑㄧㄢ 牲牵(牲牵) 指牛、羊、豕。
- 牲饩
shēng xì
所献赠的生的牛羊豕。 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 杜预 注:“生曰餼。”《新五代史·杂传五·孔循》:“ 循 持两端,遣迎 明宗 於北门,迎 庄宗 於西门,供帐牲餼,其礼如一。”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北使到闕,先遣伴使赐御筵於 赤岸 之 班荆馆 ……明日赐牲餼,折博生罗十匹,綾十匹,绢布各二匹。”《宋史·乐志十二》:“牲餼粢盛,俎簋鉶籩。”
- 黄牲
huáng shēng
供祭祀用的黄毛家畜
- 牲物
shēng wù
祭祀的供品。包括牺牲和酒等。
- 牲架
shēng jià
陈放祭牲的架子。
- 宰牲节
zǎi shēng jié
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要宰杀牲畜献礼。也叫古尔邦节
- 嘉牲
jiā shēng
祭祀用的牺牲。
- 全牲
quán shēng
完整的家畜。用于祭祀。
- 五牲
wǔ shēng
1.古代用作祭品的五种动物。即牛、羊、豕、犬、鸡。《左传·昭公十一年》:“五牲不相为用。” 杜预 注:“五牲:牛、羊、豕、犬、鸡。”《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成五穀之名,序五牲之先后贵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帝游 洛水 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 2.指麋、鹿、麏、狼、兔。《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杜预 注:“麋、鹿、麏、狼、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