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炭篓子
dài tàn lǒu zǐ
犹言戴高帽子。 谓受人吹捧。炭篓子细而高,形似高帽子,故云。
- 势如冰炭
shì rú bīng tàn
就像冰块和炭火一样。 形容两者不能相容。
- 冰炭不同炉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 骸炭
hái tàn
即骨灰。
- 柴炭
chái tàn
木炭。《隋书·后妃传序》:“司饎,掌廪餼柴炭。”《宋史·食货志下八》:“二年,詔在京诸门,凡民衣屨、穀菽、鷄鱼、蔬果、柴炭、瓷瓦器之类,并蠲其税。”《水浒传》第十回:“ 林冲 就牀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女子便走到当院里,顺着那声音听去……竟是在堆柴炭的那一间房里。”
- 冰炭相爱
bīng tàn xiāng ài
爱:亲近。冰和炭互相接近。比喻互相救助。
- 伐炭
fá tàn
伐木烧炭。
- 煤炭部
méi tàn b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国务院组成部门)于1998年4月正式撤销。 煤炭工业部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燃料工业部,1955年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1970年6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和化学工业部合并,成立燃料化学工业部。1975年1月撤销又成立煤炭工业部。1988年4月再次撤销煤炭工业部。1993年3月再次设立煤炭工业部。
- 麸炭
fū tàn
即木炭。
- 吞炭
tūn tàn
1.指吞咽火炭毁嗓子。 《尸子》卷下:“昔 夏桀 之时……曼声吞炭,内阑而不歌,飞鸟鎩翼,走兽决蹄。” 2.谓报恩。用 豫让 吞炭事。《梁书·侯景传》:“福禄官荣,自是天爵,劳而后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谬也!” 唐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冯当世 ﹞早年薄游里巷,夜为街卒所繫, 鄂 守 王素 亟释之…… 冯 貽以诗,有‘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恩。’”参见“ 吞炭漆身 ”。
- 炭化
tàn huà
1.地质学名词。 古代植物埋藏在沉积物里,在一定的压力、温度等所起的作用下逐渐成煤的过程。 2.化学名词。物质经过燃烧成炭或炭素化合物的过程。
- 冰炭
bīng tàn
冰和火炭(两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
- 低炭环保
dī tàn huán bǎo
生活中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减轻环境污染。
- 踞炉炭上
jù lú tàn shàng
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 焙笙炭
bèi shēng tàn
古代熏焙笙簧的炭。
- 煨炭
wēi tàn
火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