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螽涝
zhōng lào
虫灾及水灾。 《北齐书·文宣帝纪》:“戊申,詔 赵 , 燕 、 瀛 、 定 、 南营 五州及 司州 广平 、 清河 二郡,去年螽涝损田,兼春夏少雨,苗稼薄者,免今年租赋。”
- 渍涝
zì lào
因洪涝而造成的地面积水
- 水涝
shuǐ lào
雨水过多,造成农作物被淹
- 排涝
pái lào
排除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
- 干隔涝汉子
gān gé lào hàn zi
1.犹言不三不四、不干不净的人。 干,同“乾”;隔涝,疥疮。 2.乾隔澇漢子:患干疥疮的人。比喻不干不净的人。《水浒传》第二回:“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閒人,招纳四方乾隔涝汉子。”
- 涝地
lào dì
地势低下易被水淹的田地。也叫涝洼地
- 旱涝保丰收
hàn lào bǎo fēng shōu
什么样的天气都能保证好收成,引申为无论什么情况都保证良好的收入。
- 干涝
gàn lào
干旱和水涝。清 谢启昆 《解州盐池歌》:“连年渠堰少乾涝,长垣委积丰比櫛。”
- 雨涝
yǔ lào
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 涝朝
lào cháo
方言。 谓晨雾迟迟不开。
- 沥涝
lì lào
积水淹了农作物
- 涝池
lào chí
挖在路边、村头的一种蓄水塘。
- 涝疏旱溉
lào shū hàn gài
谓庄稼受涝应疏通,受旱应灌溉。
- 旱涝
hàn lào
汉语词组,旱灾和涝灾的简称。
- 十年九涝
shí nián jiǔ lào
见“ 十年九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