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孟
làng mèng
失意貌。
- 浪子
làng zǐ
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尤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 浪婆
làng pó
波浪之神。
- 白浪如练
bái làng rú liàn
练是白布,白浪如练应该是白色的浪花就像白布一样白。
- 浪语
làng yǔ
1.妄说;乱说。《隋书·五行志上》:“ 大业 中童謡曰:‘桃李子,鸿鵠遶 阳山 ,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宋 杨万里 《酌惠山泉瀹茶》诗:“诗人浪语元无据,却道人间第二泉。”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酒热一时浑浪语,旌麾果喜见前騶。” 2.空话;不切实际的话。 唐 李邕 《国清寺碑》:“目有书传,耳无浪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此妇坚贞之性,数年以来,老僧颇识之,彼是不肯作浪语的。”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问音由,佳人果有佳音否?莫为我淹煎把浪语诌。” 3.淫荡的话。《红楼梦》第二一回:“ 贾璉 此时恨不得化在他身上,那媳妇故作浪语。”
- 浪言
làng yán
1.随意乱说。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京师指挥》:“少年不胜榜毒,诬服。讯贿所在,浪言埋郊外某处。” 李云夔 《戏赠》诗:“浪言 苏小 是乡亲,卿本 鸳湖 盪桨人。” 2.大言;说大话。 唐 司空图 《冯燕歌》:“未死劝君莫浪言,临危不顾始知难。”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四折:“小人呵非浪言,这公事何难办。”《西游记》第十七回:“你是那里来的?姓甚名谁?有多大手段,敢那等海口浪言!” 3.淫荡之言。《红楼梦》第二一回:“淫态浪言,压倒娼妓。”
- 鱼浪
yú làng
波浪;鳞纹细浪。
- 天涯浪子
tiān yá làng zǐ
浪迹天涯,居无定所,漂泊在外。
- 大浪
dà làng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浪
- 浪声浪气
làng shēng làng qì
怪声怪调
- 声浪
shēng làng
1.讲话、呼喊、喧闹或物体振动的声音 2.借指社会上的某种论调或呼声 3.旧指声波
- 壮浪
zhuàng làng
1.豪放。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係铭序》:“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於 子美 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文字有气骨,故其文壮浪。”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披閲中,欲使人心目迟回,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薗次 小令,亦不能脱《草堂》窠臼,长调间作壮浪语,如《满江红·醉吟》云:‘髀肉晚销 燕 市马,乡心秋冷 扬州 鹤。’” 2.壮实,壮健。《水浒传》第二十回:“把这新拿到的军健,脸上刺了字号,选壮浪的分拨去各寨喂马砍柴;软弱的,各处看车切草。”
- 浪士
làng shì
1.指寄迹于水滨的隐士。 2.唐元结的别号。
- 浮笔浪墨
fú bǐ làng mò
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 浪蚀基面
làng shí jī miàn
波浪对海底地形产生作用的下界
- 浪喜
làng xǐ
无谓地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