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盗
shuǐ dào
出没于江河湖泊的盗匪。
- 水钹
shuǐ bó
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铙钹而叶片较薄,中央突出部分较小,发音松散。常用于戏曲、曲艺及民间吹打乐中。又叫水钗、荷叶。
- 水荭
shuǐ hóng
见“ 水葓 ”。
- 水石
shuǐ shí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 漕水
cáo shuǐ
1.即漕河。 2.漕河的水。
- 泀水
sī shuǐ
古水名。
- 水饮
shuǐ yǐn
1.喝清水。 形容生活俭朴。 2.指茶汤之类。
- 汉水
hàn shuǐ
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 浣水
huàn shuǐ
指 浣纱溪 。
- 温水
wēn shuǐ
不冷不烫的水。
- 潭水
tán shuǐ
即水潭
- 水钵
shuǐ bō
陶制盛水器具。
- 行水
xíng shuǐ
1.行于水上。《周礼·考工记序》:“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2.流动的水;水流。《素问·五常政大论》:“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於食,乘金则止水增,味迺咸,行水减也。” 王冰 注:“行水,河渠流注者也。” 清 阮元 《清远峡记》:“此二山( 七里瀧 、 羚羊峡 ),行水之地形皆与 清远 等,而 羚羊峡 过 广西 一省之水为尤巨。” 3.使水流通;治水。《孟子·离娄下》:“ 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汉书·沟洫志》:“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 宋 曾巩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后世欲行水溉田者,往往务躡古人之遗迹,不考夫山川形势古今之同异,用力多而收功少。” 4.谓用水洁身以祈佛。《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 5.方言。指水路口的过路费、买路钱;亦指正当的税收、养路费。 黄谷柳 《虾球传·渡船》:“他不是 鹤山 人,他斗胆来设卡收行水。” 6.巡视水势。《国语·晋语九》“三年而 知氏 亡” 三国 吴 韦昭 注:“ 知伯 与 韩 魏 伐 赵襄子 ,围 晋阳 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知伯 行水, 魏桓子 御, 韩康子 驂乘。”《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到第二日, 智伯 亲自行水,遂治酒於 悬瓮山 ,邀请 韩 魏 二将军同视水势。”
- 黄水
huáng shuǐ
1.泛滥的洪水。老舍 《宝船》第一幕第二场:“幕启:天昏地暗,黄水横流。一片锣声,众人惊叫:‘水来了!水来了!逃命啊!’” 田汉 《洪水》:“地点:黄水南侵中的某大堤。” 2.体内分泌出的黄色液体。 朱家胜 《飘动的篝火》:“我们几个人,因为脚被草鞋磨破,加上碱水的腐蚀,已经发炎破烂;每走一步,脓和黄水,就往外流出一些。” 午星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吐吧,吐尽了饭菜,又吐黄水;吐完了黄水,便干呕着。” 3.古水名。在 河南省 新郑县 西北,源出 自然山 ,东南流入于 洧 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过 郑 , 郑伯 不在, 伯有 廷劳於 黄崖 ” 晋 杜预 注:“ 滎阳 宛陵县 西有 黄水 ,西南至 新郑 城西入 洧 。”
- 水败
shuǐ bài
犹水害。
- 水曲
shuǐ qǔ
1.水流曲折处;曲折的水滨。 2.宋代西南少数民族舞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