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纂次
zuǎn cì
编撰;编排。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纂次讎正之功,勤亦至矣。” 元 阎复 《赵公墓志铭》:“伯祖 师渊 与 朱文公 纂次《通鑑纲目凡例》。” 明 唐顺之 《王母缪孺人墓志铭》:“余同年 信阳 王养之 至京师,携其兄所纂次其母 繆孺人 之行,请余铭诸其墓。”
- 渐次
jiàn cì
渐渐地;逐渐
- 造次
zào cì
1.慌忙;仓促 2.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后汉书.吴汉传》 3.粗鲁,轻率 4.宝玉自知说得造次了,后悔不来。--《红楼梦》
- 栉比鳞次
zhì bǐ lín cì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
- 敍次
xù cì
1.亦作“叙次”。 2.按顺序。 金 谭处端 《神光灿·赠穆先生》词:“修行门户,叙次通知,先须屏子休妻。” 3.谓安排次序。《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夫省部之设,亦倣 金 、 宋 、岂以宗庙敍次而不考古乎?”
- 挨次
āi cì
按顺序;挨个儿
- 按次
àn cì
- 括次
kuò cì
搜求比次。
- 次所
cì suǒ
驻扎的地方。
- 循次渐进
xún cì jiàn jìn
循:依照。按照一定的步骤或程序逐渐推进或提高。
- 次布
cì bù
1.即絘布。 对市肆所征的税。《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市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於泉府。” 郑玄 注:“布,泉也。 郑司农 云:‘絘布,列肆之税布。’” 陆德明 释文:“絘……本或作‘次’。”《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 安石 曰:‘古非特什一之税而已,市有泉府之官,山林、川泽有虞衡之官,有次布、总布、质布、廛布之类甚众。’” 2.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
- 寅次郎
yín cì láng
日本著名的励志喜剧片《寅次郎的故事》里的主角,乐善好施,秉性率真。
- 蓬宿草次
péng sù cǎo cì
在蓬草中过夜,在草堆里住宿。
- 诠次
quán cì
1.次第;层次。 詮,通“ 銓 ”。 晋 陶潜 《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輒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詮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唐 白居易 《题道宗上人十韵》:“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詮次。”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波罗蜜门》:“全书十卷,菁华不外此二义,有所观浅深不同,层纍盘旋,如鸟道而渐上,以为詮次耳。” 2.选择和编排。詮,通“ 銓 ”。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误。”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昔 王宗稷 作《苏文忠公年谱》,悉本《东坡大全集》詮次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佛经目录由朝廷敕修,目次不仅在于诠次甲乙、提供检寻,而且‘别真伪、明是非’,‘摭拾遗漏、删夷骈赘’。”
- 次要
cì yào
1.重要性较差,不起主要决定作用的 2.两者中非重要的一种的 3.价值较小的,重要性较小的;有更少的价值或更少长处的
- 次品
cì pǐn
1.质量比标准产品稍差的产品 2.制造得不完美的东西;有瑕疵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