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次
chí cì
迟留;停留。
- 舍次
shè cì
宿营;亦泛指临时住宿。语本《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宋史·职官志四》:“监掌供奉天子玉食、医药、服御、幄帟、舆輦、舍次之政令。”
- 次赏
cì shǎng
第二等的奖赏。
- 类次
lèi cì
谓分类编次。
- 道次
dào cì
1.途中。 2.路旁;沿途。
- 露次
lù cì
止宿野外。《后汉书·献帝纪》:“壬申,幸 曹阳 ,露次田中。”《晋书·元帝纪》:“及 西都 不守,帝出师露次,躬擐甲胄,移檄四方。”《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露次者,出宿于野,上无屋宇。”《新唐书·孔纬传》:“时羣臣露次 盩厔 ,为盗剽胁,衣囊略尽。”
- 朝次
cháo cì
犹朝列。 《后汉书·刘平传》:“臣窃见 琅邪 王望 、 楚国 刘旷 、 东莱 王扶 ,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脩身行义,应在朝次。”参见“ 朝列 ”。
- 相次
xiāng cì
1.亦作“相佽”。依为次第;相继。 2.将近。
- 除次
chú cì
设灵位祭奠。清 曾国藩 《仁和郡邵君墓志铭》:“ 仁和 邵氏 ,实以十一年十二月朔日殉难,於是始除次执丧,赴告远近。”原注:“除次,除位以祭。”
- 次辅
cì fǔ
历代对副宰相或相当于副宰相职务的通称。
- 涂次
tú cì
谓途中停留。
- 點次
diǎn cì
1.评点编次。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时至 咸通 ,以迨 乾寧 ,其间韵事,足新耳目,况三辅 曲江 士庶都冶景物,为之点次,事事俱堪捃拾也。” 明 毛晋 《<极玄集>跋语》:“ 刘须溪 点次鸿文典册,奚止什伯?悉为坊间冒滥,溷人耳目。” 清 周亮工 《书程石门再游燕台诗后》:“ 石门 以新茗慰予,袖其燕臺诗属予点次。” 2.古代报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分五点,报点的回次称“点次”。 清 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铁磬即方响, 南齐 代鐘,以记漏,漏五,夜以二十五点节之,故名点次。”
- 资次
zī cì
资历的次第,年资等次
- 番次
fān cì
1.依次。 2.分批轮流。
- 第次
dì cì
等级;次第。
- 次经
cì jīng
次经(又称为次正经,Deuterocanonical Books,区别于“首正经”,Protocanonical Books;这个名称是宗教改革以后才出现的1,新教习惯追随教父耶柔米称这一部分书卷为Apocrypha2, 即隐藏、隐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