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长祖
cì zhǎng zǔ
北周 宣帝 对曾祖的改称。
- 次浮
cì fú
棺椁垄墓外的装饰。
- 行次
xíng cì
1.五行的位次。封建统治者迷信阴阳家言,以为王者受命于天,以五行之德为运,水火木金土各有定位,并以五行生克来附会历代王朝的兴衰。 2.谓旅途暂居的处所。 3.谓行旅到达。 4.行当;差事。 5.次序;辈行。
- 次题
cì tí
清 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按规定要从“四书”中截词或短句出三个题目,其第二道试题,称“次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 继之 告诉了我,我便代他拟作了一个次题、一首诗。”
- 草次
cǎo cì
1.犹造次,仓促。 《仪礼·聘礼》“飧不致” 汉 郑玄 注:“不以束帛致命,草次饌飧具轻。” 贾公彦 疏:“草次饌具轻者,以其客始至则致之,故言草次也。”《春秋·隐公四年》“公及 宋公 遇于 清 ” 晋 杜预 注:“遇者,草次之期,二国各简其礼,若道路相逢遇也。” 孔颖达 疏:“草次,犹造次。造次、仓卒,皆迫促不暇之意。” 元 商衟 《一枝花·远寄》套曲:“好姻缘眼见得无终始,一载恩情似弹指,别离怨草次。” 刘光汉 《<新方言>后序》:“读斯书者,非徒可以詮故训,达神旨,艸次应对,名实相应,亦无忧閒介矣。” 2.轻率;草率。《三国志平话》卷上:“ 关公 见 飞 非草次之人,説话言谈,便气和酒尽。”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学而篇二》:“ 冯厚斋 专就讲习讨论上説,只作今经生家温书解。此俗学、圣学大别白处,不容草次。” 3.栖息于草野间。 唐 张说 《谏避暑三阳宫疏》:“填城溢郭,併插无所,排斥居人,蓬宿草次,风雨暴至,不知庇托,孤惸老病,流转衢巷。”
- 非次
fēi cì
1.犹破格。指超迁官职。 2.泛指不按常规、惯例。
- 离次
lí cì
擅离职守。
- 迁次
qiān cì
1.客居愧迁次。--杜甫《入宅》 2.季节变更
- 笔次
bǐ cì
谓用笔写作之际。
- 此次
cǐ cì
1.这一星次。 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分别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并认为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星次,为一岁终年。“此次”即指该年岁星行经的星次范围。《左传·襄公三十年》:“犹可以终岁,岁不及此次也已。” 2.这一次,这一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除去此次开销,大约还有万金之谱。”
- 绪次
xù cì
1.整理编排。 2.头绪。
- 集次
jí cì
编次;编辑。
- 次舍
cì shè
1.止息之所。 2.息宿;止息。
- 防次
fáng cì
防地。
- 顿次
dùn cì
驻扎。《金史·陈规传》:“及率之应敌,在途则前后乱行,顿次则排门择屋,恐逼小民,恣其求索,以此责其畏法死事,岂不难哉。”《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然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
- 点次
diǎn cì
1.评点编次。 2.古代报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分五点,报点的回次称“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