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梅
yíng méi
见“ 迎梅雨 ”。
- 梅梅
méi méi
昏暗不清貌。
- 梅福
méi fú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 梅驿
méi yì
驿所的雅称。
- 梅片
méi piàn
1.梅花瓣。 2.喻雪花。 3.茶名。
- 梅气
méi qì
梅花的香气。
- 梅煎
méi jiān
梅制的蜜饯,梅脯。
- 盐梅
yán méi
1.盐和梅子。 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 羹梅
gēng méi
调和羹汤的佐料,用以比喻宰辅。 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宋 王禹偁 《樱桃》诗:“自笑羹梅忝,谁知社栗神。”
- 苏梅
sū méi
北宋 诗人 苏舜钦 与 梅尧臣 的并称。
- 梅诸
méi zhū
亦作“ 梅菹 ”。由梅实制成的食品。
- 梅轩
méi xuān
有梅花的轩室。
- 梅派
méi pài
京剧流派之一。京剧著名演员 梅兰芳 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世称“梅派”。
- 梅汤
méi tāng
即酸梅汤。
- 梅额
méi é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参见“ 梅花粧 ”。 2.指入梅时节。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参见“ 梅头 ”。
- 梅豆
méi dòu
1.梅花苞蕾。 2.食品。用梅子、糖、红曲搀和着煮成的熟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