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矢枣
yáng shǐ zǎo
见“ 羊枣 ”。
- 枣核钉
zǎo hé dīng
形如枣核的钉子。
- 棘枣
jí zǎo
酸枣;酸枣树。
- 白枣
bái zǎo
枣子的一种。其子白乃熟,故名。
- 枣糗
zǎo qiǔ
枣子和糗。古时用为祭供之品。
- 枣栗
zǎo lì
1.枣树与栗树。 亦指枣子与栗子。 2.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
- 乌枣
wū zǎo
1.烟熏的枣 2.成黑色的加工过的枣
- 金枣
jīn zǎo
指古人入殓时塞于耳鼻等处的枣形黄金。
- 锓枣
qǐn zǎo
刻板印刷。书板多用枣木,故称。
- 枣脩
zǎo xiū
枣子与肉脯。古代妇女拜见长辈时携带的礼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贄,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 孔颖达 疏:“枣,取其早起也;脩,取其自脩也。” 南朝 齐 张融 《与从叔永书》:“榛栗枣脩,女贄既长,束帛禽鸟,男礼已大。” 宋 苏辙 《大行太皇太后上仙功德疏》:“贄罢枣脩,襚陈褘狄,敢荐竺文之秘,少资天福之餘。”
- 枣核
zǎo hé
1.枣子的核。 《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 孟节 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 质 , 质 含之便不復饥。” 2.枣核笔的省称。 宋 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诗:“外貌虽铣泽,毫心或麄糲。功将希栗尾,拙乃成枣核。”
- 马枣
mǎ zǎo
方言。大枣。
- 灵枣
líng zǎo
1.犹仙枣。南朝 齐 谢朓 《谢隋王赐紫梨启》:“将恐帝臺妙棠, 安期 灵枣,不得孤擅玉盘,独甘仙席。”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梨启》:“事同灵枣,有愿还年;恐似仙桃,无因留核。”参见“ 安期枣 ”。 2.枣的一种。形大而甜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秋》:“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 青州 枣、 亳州 枣。”
- 猴枣
hóu zǎo
1.柿的一种。实小簇生。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柹》。 2.中药名。为猕猴等胆囊的结石。呈椭圆形,略似小枣。表面青铜色或墨绿色,平滑而有光泽。
- 枣迳
zǎo jìng
亦作“ 枣径 ”。 两旁植有枣树的路径。
- 枣榛
zǎo zhēn
枣子和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