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竹杖
jī zhú zhàng
聚竹合成的手杖。
- 桑节杖
sāng jié zhàng
带节的桑木手杖。
- 等长杖
děng cháng zhàng
宋 代募兵,按身高分等第,后以不同长度的木杖为度量标准,称为“等长杖”。又称等杖。
- 黄荆杖
huáng jīng zhàng
用黄荆木条制的刑杖。
- 杖鼓曲
zhàng gǔ qǔ
古乐曲名。用杖鼓伴奏的乐曲。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得《黄帝炎》一曲於 交趾 ,乃杖鼓曲也。”原注:“炎,或作‘盐’。”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中:“唐诗‘媚赖 吴 娘唱是盐,更奏新声利骨盐’,谓之盐者吟行曲引之类,《乐府解题》谓之杖鼓曲也。”
- 赶面杖
gǎn miàn zhàng
擀面用的木棍。 《元典章·刑部·打死换作病死》:“ 田云童 於正月初二日将弟 田二 用赶麪杖肯打。”《西游记》第四九回:“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赶麪杖。’”亦作“ 赶麵杖 ”。
- 梅杖
méi zhàng
梅树枝干制成的拐杖。
- 酸杖
suān zhàng
虎杖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虎杖》。
- 玉杖
yù zhàng
1.饰有玉鸠的拐杖, 汉 时天子始以赐老人。《后汉书·礼仪志中》:“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鳩鸟为饰。”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天子刻玉杖,鏤形赐耆人。”《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三老服都紵大袍,冠进贤,扶玉杖。” 胡三省 注:“玉杖长七尺,端以鳩鸟为饰。鳩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尔雅翼》曰:刻玉为鳩,置之杖端,谓之鳩杖,亦曰玉杖。” 2.泛指以玉为饰的美杖。 南朝 梁元帝 《相名》诗:“仙人卖玉杖,乘鹿去山林。” 唐 张祜 《公子行》:“轻将玉杖敲花片,旋把金鞭约柳丝。” 宋 陆游 《书怀》诗:“翠裘緑玉杖,白日凌青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忠逊王墓》:“携我緑玉杖,著我游春屐。”
- 相杖
xiāng zhàng
见“ 相仗 ”。
- 王杖
wáng zhàng
帝王赐老者之杖。《周礼·秋官·伊耆氏》“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 汉 郑玄 注:“王之所以赐老者之杖。 郑司农 云:‘谓年七十当以王命受杖者,今时亦命之为王杖。’”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七十赐王杖,何起?”
- 面杖
miàn zhàng
亦作“麵杖”。擀面杖。制作面食时用的木棍儿。
- 柺杖
guǎi zhàng
即拐杖。
- 龙杖
lóng zhàng
亦作“ 龙仗 ”。 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费长房 者, 汝南 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 长房 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因以“龙杖”美称竹杖。 唐 骆宾王 《出石门》诗:“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宋 陶穀 《清异录·骄龙杖》:“天师 杜光庭 骄龙杖,红如猩肉,重若玉石……相传是仙人留赐。” 元 谢宗可 有《龙杖》诗。
- 桃杖
táo zhàng
用桃木作的兵器。 古代用以辟邪。
- 杖牛
zhàng niú
即打春牛。 古时立春日以泥作“春牛”,用彩杖鞭“牛”,行“打春”的礼仪,以示春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