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繦杖
qiǎng zhàng
襁褓和藜杖。繦,通“ 襁 ”。 汉 扬雄 《太玄·勤》:“吾其泣呱呱,未得繦杖。” 范望 注:“幼者宜繦,老者宜杖,勤苦之家,故未得也。”
- 负杖
fù zhàng
倚杖;扶杖。《礼记·檀弓下》:“ 公叔禺人 遇负杖入保者息。” 郑玄 注:“见走辟 齐 师将入保,罢倦加其杖颈上,两手掖之休息者。”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序:“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唐 王绩 《游仙诗》之三:“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 清 归庄 《跋先君赠沉翁诗》:“回思先君负杖逍遥之年,已閲二纪,所勒铭之杖,亦久失之,惟诗卷长留天地间耳。”
- 几杖
jǐ zhàng
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 《礼记·曲礼上》:“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元朔 三年,上赐 淮南王 几杖,不朝。” 唐 杜甫 《回棹》诗:“几杖将衰齿,茅茨寄短椽。” 明 张煌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君子正非务之以表异於物也。其铭之几杖,与於此悟迪同焉;其勒之桮棬,与於此宏式训焉。”
- 杖革
zhàng gé
处以杖刑并革职。
- 杖流
zhàng liú
旧时刑罚的一种。先施杖刑,然后流放。
- 杖几
zhàng jǐ
亦作“ 杖机 ”。 拐杖与几案。多为老人用具。杖,行走中扶持;几,平时靠倚。
- 杖罪
zhàng zuì
应判杖刑的罪行。《隋书·刑法志》:“凡死罪枷而拲,流罪枷而梏,徒罪枷,鞭罪桎,杖罪散以待断。”《唐律疏议·名例一·该说律意》:“徒罪断於州,杖罪断於县。”《金史·刑志》:“时制杖罪至百,则臀、背分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你就认个‘庸医杀人’,也不过是个‘杖罪’。”
- 杖架
zhàng jià
度量刑杖长短的器具。
- 杖责
zhàng zé
谓以杖刑责罚。
- 野杖
yě zhàng
谓持杖野游。
- 削杖
xuē zhàng
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
- 杖节
zhàng jié
执持旄节。 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旄节以为凭信。
- 竹杖
zhú zhàng
竹制的手杖。
- 牙杖
yá zhàng
1.仪仗用的杖棒。 2.即牙拨。
- 袍杖
páo zhàng
战袍和兵器。
- 杖楚
zhàng chǔ
谓以棍棒拷打。楚,荆条做成的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