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包含“昬”的词组
位置:
全部
在开头
在结尾
惰昬
duò hūn
萎靡不振。
夭昬
yāo hūn
1.亦作“ 夭昏 ”。 夭折,早死。《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昬。” 杜预 注:“短折曰夭,未名曰昬。” 孔颖达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昬,谓未三月而死也。”一说,“昬之言泯没也”。见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下》。 三国 魏 曹丕 《追封邓公策》:“如何不禄,早世夭昏。” 2.指夭折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髮,必施夭昏。”
氛昬
fēn hūn
见“ 氛昏 ”。
幽昬
yōu hūn
见“ 幽昏 ”。
昼昬
zhòu hūn
见“ 昼昏 ”。
新昬
xīn hūn
见“ 新婚 ”。
正昬
zhèng hūn
见“ 正婚 ”。
重昬
zhòng hūn
见“ 重昏 ”。
定昬
dìng hūn
见“ 定昏 ”。
多昬
duō hūn
亦作“ 多婚 ”。 指饥荒之年,简化婚礼,使民便于嫁娶,因而成婚者多。为 周 时十二荒政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十曰多昬。”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多昬,不备礼而娶昬者多也。” 贾公彦 疏:“昬礼有六,并有玄纁束帛。凶荒为昬,不可备行此礼,使有女之家得减口数,有男之家易得其妻,故娶昬者多也。” 宋 秦观 《财用策下》:“凡嫁子娶妻,纯帛无过五两,凶荒则又杀礼而多婚。”
早昬
zǎo hūn
见“ 早婚 ”。
网站简介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