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旌斾
jīng pèi
1.亦作“ 旌旆 ”。旗帜。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 唐 高适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 ,旌旆逶迤 碣石 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皇上﹞命选精骑万餘人,扈行私从僕马亦復踰万,旌斾亘三十餘里。” 2.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 唐 贾岛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诗:“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謁荒郊 大禹祠 。” 宋 苏轼 《与范蜀公书》之一:“日望旌旆之至,不敢復上问。”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旆自 江西 移 湖南 ,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 3.借指军旅。《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高骈》:“楼櫓矗然,旌斾竟不行,而驃信讋慄。”
- 以资谢旌
yǐ zī xiè jīng
书面语,表示嘉奖、鼓励的意思!如:获奖、荣誉后,发给一证书,以资谢旌。
- 旌旗蔽日
jīng qí bì rì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 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
- 旌旗蔽空
jīng qí bì kōng
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 旌旗卷舒
jīng qí juǎn shū
舒:展开。 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 旌旗猎猎
jīng qí liè liè
风吹动旗子,猎猎作响。
- 获旌
huò jīng
古代举行射礼时唱获者所持的旌旗。
- 旌旛
jīng fān
亦作“ 旌幡 ”。 泛指旗帜。《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 晋 范宁 注:“麾,旌幡也。” 唐 雍陶 《赠金河戍客》诗:“戍远旌幡少,年深帐幕低。” 唐 方干 《侯郎中新置西湖》诗:“烟雾未应藏岛屿,鳧鷖亦解避旌旛。”
- 旌贲
jīng bēn
褒美。《梁书·处士传·何胤》:“昔荷圣王眄识,今又蒙旌賁,甚愿诣闕谢恩。” 唐 司空图 《寿星述》:“英衮赞翘勤之旨,幽人荷旌賁之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元年》:“ 準 既赠中书令, 亿 宜蒙旌賁。”
- 题旌
tí jīng
题书表彰。 多用于死者。
- 旒旌
liú jīng
1.亦作“旒旍”。有垂旒的旌旗。 2.指铭旌。
- 旌栧
jīng yì
树在船上的旌旗。
- 旌奬
jīng jiǎng
表彰奖赏。
- 旌枻
jīng yì
见“ 旌栧 ”。
- 绥旌
suí jīng
亦作“ 绥旍 ”。 垂旒舒展的旗幡。绥,通“ 緌 ”。
- 旌斿
jīng yóu
见“ 旌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