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斩鸡
bái zhǎn jī
白切鸡,鸡肉白水煮熟蘸佐料食用的一种菜肴
- 断斩
duàn zhǎn
斩杀。
- 斩除
zhǎn chú
1.斩断去除。 《六韬·林战》:“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 沙汀 《呼嚎》:“他还毫无怨意地回答了她一大堆渣渣草草的问题,也即是说,斩除尽一切足以引起任何疑惑的藤葛。” 2.砍杀消灭。 宋 岳飞 《题青泥市寺壁》诗:“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 斩旗
zhǎn qí
处决斩犯时插在刑场上的旗。
- 斩蛇
zhǎn shé
汉 刘邦 起事前曾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用以为典。
- 斩斩
zhǎn zhǎn
整肃貌;整齐貌。
- 斩眼
zhǎn yǎn
眨眼。
- 问斩
wèn zhǎn
旧时指被处以杀头的刑罚
- 銼斩
cuò zhǎn
剁,砍。
- 斩灭
zhǎn miè
斩除灭绝。
- 斩馘
zhǎn guó
斩敌首割下左耳计功。亦泛指战场杀敌。
- 阵斩
zhèn zhǎn
谓两军对垒时在阵前杀死敌兵。
- 斩衰
zhǎn shuāi
亦作“ 斩縗 ”。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 秦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汉书·霍光传》:“ 昌邑王 典丧,服斩縗,亡悲哀之心。” 唐 韩愈 《改葬服议》:“若主人当服斩衰,其餘亲各服其服。”《新五代史·唐明宗纪》:“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縗以衮冕。” 阿英 《洪宣娇》:“ 朝贵 战死, 宣娇 斩衰谕士卒,代将其兵,得不溃。”
- 斩絶
zhǎn jué
1.陡峭貌。 2.形容语气锋芒毕露﹐不留馀地。 3.界限分明貌。 4.干脆利落貌。 5.斩断;断绝。
- 斩齐
zhǎn qí
极其整齐。如:他把桌上的文具、书籍整理得斩齐。
- 斩然
zhǎn rán
1.毅然果决貌。 2.全新貌;分明貌。 3.整肃貌;整齐貌。 4.陡峭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