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斧工
guǐ fǔ gōng
见“ 鬼斧神工 ”。
- 寻斧
xún fǔ
用斧。 《左传·文公七年》:“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者也。必不可。” 杨伯峻 注:“《孔子家语·观周篇》引《金人铭》云‘毫末不扎,将寻斧柯’,《晋书·庾旉传》云‘芘焉而纵寻斧柯者也’,皆以‘寻’为动词,则‘寻’当训用。”《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寻斧始於所庇,制国昧於弱下。” 李善 注引 贾逵 《国语》注曰:“寻,用也。”
- 疑人偷斧
yí rén tōu fǔ
没有根据,胡乱猜疑的人
- 烂斧柯
làn fǔ kē
同“ 烂柯 ”。喻指世事变迁
- 斧车
fǔ chē
载斧之车。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时用作导引。
- 斧釿
fǔ jīn
见“ 斧斤 ”。
- 斧削
fǔ xuē
请人修改文字的谦辞。
- 投斧
tóu fǔ
《北堂书钞》卷九七引《庐江七贤传》:“ 文党 ,字 翁仲 ,未学之时,与人俱入山取木,谓侣人曰:‘吾欲远学,先试投我斧高木上,斧当掛。’仰而投之,斧果上掛,因之 长安 受经。”后以“投斧”为立志求学之典。
- 斧戉
fǔ yuè
见“ 斧鉞 ”。
- 斧屋
fǔ wū
指坟墓。 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晦尔精灵,藏之斧屋。”
- 斧子
fǔ zi
用以砍伐的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新唐书·五行志二》:“鎌柯不凿孔,斧子不施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当时巡丁、扦子手,七手八脚的,拿斧子、劈柴刀,把棺材劈开了。”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四:“ 老寿 已脱了棉袄,抡起斧子,‘哼’的一声,向枣树砍了下去。”
-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háo lí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
豪,通“毫”。 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窃斧
qiè fǔ
见“ 窃鈇 ”。
- 玉斧
yù fǔ
1.以玉饰柄的斧子。 亦作为斧的美称。《南史·陈纪上·武帝》:“公夙驾兼道,衣製杖戎,玉斧将挥,金鉦且戒,祅酋震慴,遽请灰钉。”《礼记·明堂位》“冕而舞《大武》” 唐 孔颖达 疏:“王者袞冕,执赤盾玉斧而舞 武王 伐 紂 之乐也。” 宋 曾觌 《壶中天慢》词:“何劳玉斧,金甌千古无缺。” 元 赵孟頫 《宫中口号》:“一时侍卫回身立,天步将临玉斧来。” 清 钱谦益 《清明日陪祀定陵恭述》诗之一:“纱灯玉斧儼垂旒,慟哭珠襦閟一丘。”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画玉斧而不渝,巩金甌於无缺。” 2.仙斧,神斧。 宋 杨万里 《九月十五夜月二绝句》之一:“ 吴刚 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谁信天峯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参见“ 玉斧修月 ”。 3.喻媒人。 明 杨珽 《龙膏记·买卜》:“是结婚姻玉液琼飴,成好事玉斧灵丝。”《群音类选·溉园记·中秋烧香》:“怎能得玉斧伐为柯,怎能得簫凤共鸣和。”参见“ 冰斧 ”。 4.人名。传说为仙人 许翽 的小字。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二十:“﹝ 许穆 ﹞小男名 翽 字 道翔 ,小名 玉斧 。” 唐 韦应物 《萼绿华歌》:“世淫浊兮不可降,胡不来兮 玉斧 家。”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至今 许玉斧 ,犹事 蕚緑华 。”
- 斧节
fǔ jié
皇帝特遣的执法大臣所持之物。斧象征执法之权,节表示使者身份。
- 斧柯
fǔ kē
1.斧柄。《逸周书·和寤》:“毫末不掇,将成斧柯。” 汉 贾谊 《新书·审微》:“焰焰弗灭,炎炎柰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2.喻指权柄。 汉 蔡邕 《琴操·龟山操》:“予欲望 鲁 兮, 龟山 蔽之,手无斧柯,奈 龟山 何?”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湖北调查部纪事叙例》:“循《春秋》之公例,何必手有斧柯;守笔削之微权,聊以尽其责任。” 3.借称媒人。语本《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 润玉 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好逑传》第八回:“在臺兄处事,毫不沾滞,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学生旁观,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 4.山名。在 广东省 高要县 ,以产端砚石著名,因借指砚。 唐 韩偓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赋诗代书》:“斧柯新样胜珠璣,堪赞星郎染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