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粟
dǒu sù
1.一斗之粟。 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沉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 运斗
yùn dǒu
1.谓北斗星的运行。 2.方言。即熨斗。
- 斗艹
dǒu ǎo
1.亦作"斗艹"。 2.见"斗百草"。
- 料斗
liào dǒu
柳条等编制的喂牲口斗状器物
- 背斗
bèi dǒu
背篓。
- 斗量
dǒu liáng
形容数量之多。
- 玉斗
yù dǒu
1.:酒器 2.亚父受玉斗。 3.:北斗星
- 铜斗
tóng dǒu
1.亦作“ 铜枓 ”。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记·赵世家》:“﹝ 襄子 ﹞请 代王 ,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 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 孟东野 当时适有铜器,其状方如斗,而 东野 特以贮酒而饮,又击之以和歌声,故自形于诗句。”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赠西陵周勿庵》词:“拍手唱铜斗,蹋地舞迴波。” 2.铜制的量器。《隋书·赵煚传》:“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诈, 煚 为铜斗铁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隋书·律历志上》:“ 后周 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 建德 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为厌胜之器的威斗。 唐 苏颋 《壠上记·铜斗》:“有人开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铜斗,有柄。 文帝 以访朝士。 何承天 谓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前汉·王莽传》曰:‘铸威斗,以铜为之。’盖厨人操铜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厌胜之器也,皆非饮酒之器。”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二折:“自来不曾见这样财主,家私铜斗般,气量芝蔴大。”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铜斗儿》引 童斐 《元曲选》注:“铜斗, 元 时俗语,盖谓美富且牢固也。”
- 斗转
dǒu zhuǎn
1.北斗转向。 表示天将明。 2.亦作“鬭转”。乱转。
- 拜斗
bài dǒu
礼拜北斗星。 道教祈祷的一种。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自从你下在牢里,我替你拜斗。直到如今,你饶了俺,我买饼好肉鮓,装一卓素酒,请你吃。” 明 徐渭 《君从》诗:“龙号真人亲拜斗,绣衣使者自焚香。”《醒世姻缘传》第四回:“ 晁大舍 慌了手脚……许愿心,许叫佛,许拜斗三年,许穿单三年,又要割股煎药,慌成一块。”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淑贞 偕姊妹朝暮焚香拜斗念佛,与 丹忱 并坐,而不復与同寝。”
- 斗门
dǒu mén
农业灌溉系统中用在最小的固定渠道的水闸,以控制水的流量
- 斗酒
dǒu jiǔ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 斗筲
dǒu shāo
筲:一种竹器,仅容一斗二升。因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气量狭小和才识短浅
- 箕斗
jī dǒu
1.星名。即箕宿与斗宿。 2.人手上的指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 翻斗
fān dǒu
指可以翻转过来的车斗
- 斗车
dǒu chē
工地、矿区常用的一种在轨道上运送矿石、建筑材料等的车,车身略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