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洁勤政
lián jié qín zhèng
清廉并且克尽职守,勤于政事。
- 切政
qiē zhèng
谓切谏时政弊端。
- 政权机关
zhèng quán jī guān
国家机关。
- 布政使
bù zhèng shǐ
官名。 明 洪武 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宣德 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 清 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 康熙 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 直隶 亦设, 江苏 则设二员,分驻 江宁 、 苏州 。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考·职官·布政使司》、《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
- 政策评估
zhèng cè píng gū
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 仁政说
rén zhèng shuō
中国先秦儒家关于以仁义道德为施政准则的政治学说。
- 人民政府
rén mín zhèng fǔ
我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通称。
-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zī chǎn jiē jí yōng sú zhèng zhì jīng jì xué
世纪之交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阶级斗争的激化而产生。 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这种经济学流派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 政社合一
zhèng shè hé yī
我国的集体经济组织最早叫合作社。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后来又搞了人民公社(1958年开始)。所谓政社合一指的是。人民公社既是行政组织同时又是经济组织。一个牌子履行两种完全不同的职能。它就是政企合一的前身。
- 骇政
hài zhèng
谓民心不安于政命。
- 疵政
cī zhèng
1.非议政事。 2.有弊病、不完善的政令。
- 政枢
zhèng shū
政治大权。
- 秉政
bǐng zhèng
[hold political power;be in power] 执政秉政数十年
- 摄政
shè zhèng
代国君处理国政
- 德政
dé zhèng
[benevolent rule]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既无德政,又无威刑。 --《左传.隐公十一年》
- 门诊政治
mén zhěn zhèng zhì
“门诊政治”是对基层党委领导方式的形象化比喻,这是基层政权长期来解决公众利益诉求和纷争的一种仲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