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地
zhèng dì
处理政事的地方。指朝廷。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赵忠定抡才》:“ 忠定 季子 崇实,閒因与予商榷駢儷,以为此最不可忽,先公居政地,閒以此观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戊辰词林大拜》:“盖戊辰诸公,在政地者几十年,更无别籍中人,尤称盛事。”《清史稿·世祖纪二》:“如 刘正宗 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於心,乃容其久任政地。”
- 政在节财
zhèng zài jié cái
不要奢侈浪费,要节约财政。
- 焦土政策
jiāo tǔ zhèng cè
- 土政策
tǔ zhèng cè
指地方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独自制定的政策和作出的规定、决定
- 政治蓝图
zhèng zhì lán tú
指政治思想的设想和政治抱负的计划和实现。
- 法国国立行政学校
fǎ guó guó lì xíng zhèng xué xiào
法国培养高级文官的学校。 1945年创建于巴黎。招收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在行政部门服务五年以上的文官。学制为三年。教学方式分实习和课堂教育两种。毕业生根据成绩分别进入政府上层或中层领导机构,充当行政官员或经济管理官员。
- 国民政府
guó mín zhèng fǔ
国民党执政的政府。它经历了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变迁
- 锁国政策
suǒ guó zhèng cè
- 国政
guó zhèng
1.国家的政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罕氏 常掌国政。”《汉书·匡衡传》:“ 衡 位三公,辅国政。”《旧唐书·牛徽传》:“及 茂贞 平贼,自恃寖骄,多挠国政。”《三国演义》第三回:“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2.古代官名。即正卿。《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 杜预 注:“国政,正卿。”
- 周政
zhōu zhèng
指 周 代所行的德政。
- 政治教导员
zhèng zhì jiào dǎo yuán
中国人民解放军营一级的政治工作人员,和营长同为营的首长。通称教导员。
- 政治委员
zhèng zhì wěi yuán
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或某些独立营的政治工作人员,通常是党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与军事指挥员同为该部队首长。简称政委。
- 听政
tīng zhèng
坐朝处理政务;主持国政
- 吏政
lì zhèng
1.官吏的政绩。 2.犹政事。
- 联合政府
lián hé zhèng fǔ
1.由各阶层、各党派或集团联合组成的政府。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美 自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十三州皆与盟,创成联合政府。是时内政听其独立自治,其开战、讲和、通商诸大事,凡关于联邦公共安利者,皆联合政府主之。” 2.特指我国抗 日 战争时期,各抗 日 根据地成立的三三制的地方性的抗 日 民主政府。 周恩来 《论统一战线》:“自从我们党提出抗 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到去年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有了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联合政府就是抗 日 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最高形式。”
- 行政司法
xíng zhèng sī fǎ
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