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攘
fēng rǎng
旧时比喻叛乱。
- 驱攘
qū rǎng
1.驱攘:驱除;扫荡。《旧唐书·马燧传》:“两河鼎沸,寇盗横行; 燧 等虽志在勤王,竟莫能驱攘患难。” 宋 苏轼 《祭常山神祝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岁秋九月,当与吏民復走庙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共力驱攘,恢復旧疆。” 2.敺攘:驱除。 唐 元稹 《杜载监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诚在将军;奬飞驰之劳,宜加宪秩。”
- 攘羊
rǎng yáng
《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 邢昺 疏:“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后以“攘羊”谓扬亲之过。
- 攘美
rǎng měi
掠美。
- 攘背
rǎng bèi
背离。
- 攘盗
rǎng dào
盗窃,抢夺。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陛下亲御六师,将远清 江 表,今始行至此,而小人已为攘盗,不斩之,何以禁姦!”
- 攘灾
rǎng zāi
禳除灾祸。 攘,通“ 禳 ”。
- 攘斥
rǎng chì
排斥;驱除。
- 攘步
rǎng bù
犹言挺身而出。
- 进攘
jìn rǎng
见“ 进让 ”。
- 荡攘
dàng rǎng
清除。
- 窃攘
qiè rǎng
1.谓窃据帝王之位。 2.侵犯。 3.剽窃。
- 攘袂
rǎng mèi
捋起袖子。
- 攘掊
rǎng póu
掠夺搜括。
- 月攘
yuè rǎng
比喻容忍错误,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宋 朱熹 《答蔡季通书》:“不若从此痛自斩絶,毋以此等为愧,而深求可愧之实,不必更为月攘之计,以俟来年,庶乎於迁善改过,有日新之功。”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谓兹小节耳,操之何太急。谓是戒将来,今且月攘一。”
- 盗攘
dào rǎng
窃夺;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