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烂污
sā làn wū
比喻苟且马虎,不负责任。
- 撒酒风
sā jiǔ fēng
酒醉后现出疯疯癫癫的样子。
- 撒髅
sā lóu
见“ 撒娄 ”。
- 演撒
yǎn sā
1.方言。勾搭,引诱。 2.方言。指男女间对对方有意。
- 撒豪
sā háo
蛮不讲理,横行霸道。
- 札撒
zhá sā
蒙语的音译。 意为法令。《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亦有“法律”、“条例”、“政治”等义。 南宋 嘉泰 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 开禧 二年(公元1206年), 蒙古汗国 建立后,渐趋完备,设专人执掌,立“青册”,以 畏兀儿 字记蒙古语,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称“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诸王集会、军队调动等国家大事,均聚众颁读,按律遵行。在现代蒙古语中,此词只有“政权”、“政务”、“政府”等义。《元史·大宗纪》:“秋八月己未……始立朝仪,皇族尊属皆拜。颁大札撒。”
- 扎撒
zhā sā
1.蒙语。法令;法典。 宋 郑思肖 《心史·大义略叙》:“又有三段剗杀,彼曰扎撒,此曰条法;彼曰大扎撒者,大条法也。”《元代白话碑·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一)》:“如有违犯之人,照依故违扎撒治罪施行,无得违错。”《元史·世祖纪二》:“据 不鲁花 、 秃满 、 阿里察 、 脱火思 辈,搆祸我家,照依 成吉太祖皇帝 扎撒正典刑讫。” 2.张开。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登在车辕上的车把式是个矮个子,大皮帽的帽耳向两边扎撒着。”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 秦海城 也笑了,他笑得满脸的络腮胡子扎撒起来。”
- 走撒
zǒu sā
“走撒” 与 “走吧、走啊、走啦..." 同意,是比较常用的口头语,也是互联网中比较常用表达语句,由于 “走撒 ”更加口语化,更亲和,因此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使用,例如:走撒旅行去撒!在户外圈“走撒”则代表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草根精神。也是川蜀等地的常用口头语。
- 撒放
sā fàng
丢放。
- 撒枯
sā kū
散布干肥。
- 铺撒
pù sā
犹散发,施舍。
- 撒拗
sā niù
耍脾气,不听话。
- 撒撒
sā sā
1.寒慄或战慄貌。 2.象声词。
- 撒然
sā rán
猛然,忽地
- 露撒
lù sā
泄露。
- 撒袋
sā dài
盛弓和箭的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