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戾
sù lì
招致罪责。
- 错戾
cuò lì
亦作“ 错盭 ”。 错乱反常。《后汉书·襄楷传》:“比年日食於正朔,三光不明,五纬错戾。” 宋 叶适 《司马温公祠堂记》:“当是时,天象错戾,碑首仆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皋陶有后》:“又 皋陶 少 益 数十岁而为父, 益 长数十岁而为子,何后先错戾如是。”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延及 汉 世是非错盭矣,此示 惠施 之所短也。”
- 违戾
wéi lì
1.违背。 2.抵触;不一致。 3.乖谬;不合情理。
- 狼戾
láng lì
1.凶狠,暴戾。《战国策·燕策一》:“夫 赵王 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知也。”《文选·王褒<洞箫赋>》:“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懟。” 吕向 注:“狼戾,恶性也。”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三国演义》第五回:“﹝ 董卓 ﹞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2.谓散乱堆积。《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 赵岐 注:“乐岁,丰年;狼戾,犹狼藉也……饶多狼藉,弃捐於地。”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东南钱荒而米狼戾,今不糴米而漕钱,弃其有餘,取其所无,农末皆病矣。” 明 高攀龙 《家谱·谱传》:“粒米束薪,不妄狼戾。” 3.指丰收。 宋 胡锜 《耕禄藁·代穀实谢表》:“异亩遂生於同颖,靡田不挺於稠华。虽已夸狼戾之秋,或虑有鵠形之岁。” 4.谓纵横交错。《淮南子·览冥训》:“昔 雍门子 以哭见於 孟尝君 …… 孟尝君 为之增欷歍唈,流涕狼戾不可止。” 高诱 注:“狼戾,犹交横也。”
- 颯戾
sà lì
凉爽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游清灵之颯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王逸 注:“颯戾,清凉貌。”
- 显戾
xiǎn lì
明显地违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而用人无方,施治寡术。政地多用亲贵,则显戾宪章。”
- 辟戾
pì lì
倾斜,倒向一边。
- 风戾
fēng lì
风吹干。《礼记·祭义》:“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 郑玄 注:“风戾之者,及早凉脆採之,风戾之使露气燥,乃以食蚕。” 孔颖达 疏:“戾,乾也。凌早采桑必带露而湿,蚕性恶湿,故乾而食之。”
- 了戾
le lì
1.萦回盘曲貌。 2.迂曲难明。
- 背戾
bèi lì
悖谬;相反。
- 饕戾
tāo lì
指贪婪暴戾的人。
- 戾行
lì xíng
砥砺操行。戾,通“ 厉 ”。
- 昏戾
hūn lì
愚昧而暴戾。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 恭愍王 妃 安氏 择宗亲 瑶 权国事。已及四年,昏戾信谗,戕害勋旧。”
- 肆戾
sì lì
谓放诞乖戾。
- 戾谬
lì miù
乖谬。
- 料戾
liào lì
谓洞小而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