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颤
zhàn chàn
颤抖。
- 罢战
bà zhàn
停战;停止争斗。
- 股战胁息
gǔ zhàn xié xī
战:发抖;胁: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两腿发抖,屏住呼吸。形容恐惧异常。
- 斯大林格勒战役
sī dà lín gé lè zhàn yì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1942年7月,德军逼进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于9月窜入市区。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城市争夺战。在消耗德军有生力量后,11月苏军转入反攻,并于次年2月全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德军共损失一百五十万人。此役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二战
èr zhàn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kàng rì mín zú tǒng yī zhàn xiàn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ì yī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the First World War;World war I of 1914-1918] 1914-1918年德、奥、意等同盟国和英、法、俄、美协约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 战瘢
zhàn bān
作战受伤所留下的疤痕。
- 战鬨
zhàn hòng
战斗。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初九日上谕》:“虽杀机起自革党,而四境之内皆吾赤子,一经战鬨,两有损伤。”
- 战慄
zhàn lì
见“ 战栗 ”。
- 恋战
liàn zhàn
过久地和敌人厮杀而不愿撤离
- 唇枪舌战
chún qiāng shé zhàn
辩论时言语锋利,争辩激烈
- 战友
zhàn yǒu
并肩作战的同伴
- 利基战略
lì jī zhàn lüè
“利基”一词是英文“Niche”的音译,意译为“壁龛”,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意思。
- 孤军独战
gū jūn dú zhàn
比喻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
- 徐州会战
xú zhōu huì 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