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意
yì yì
1.另有想法;意见不同。《鹖冠子·王鈇》:“故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一鬨之市,不胜异意焉。” 李轨 注:“卖者欲贵,买者欲贱,非异如何?” 2.指持不同意见。《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 3.不良意图;叛离之心。《孔丛子·论势》:“此师 楚 为之主,今兵罢而不散,殆有异意,君其备诸。”《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无异意,则安寧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 远异
yuǎn yì
远方的珍异之物
- 异材
yì cái
1.亦作“异材”。有特殊用途的木料或材料。 2.特出才能。 3.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 絶异
jué yì
1.独特不凡。 2.全然不同。词语出处 3.独特不凡。《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絶异之姿。”《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 延宗 ﹞气力絶异,驰骋行阵,劲捷若飞。”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佳山水名絶著……四海之内可百餘区,虽其所以称盛之故,大体畧同,而其间各负絶异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4.全然不同。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诗礼间事,絶异於他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以 印度 情状,比之 中国 ,则固有絶异者。”
- 疑异
yí yì
1.疑义异文;疑问异议。《后汉书·桓谭传》:“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 刘歆 、 杨雄 辩析疑异。”《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 2.猜疑离心。《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 傕 因会刺杀 樊稠 於坐,由是诸将各相疑异, 傕 汜 遂復理兵相攻。” 3.疑惑诧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忽曛黑中一山横前,有窍如月,数百人皆自此入。心方疑异,而身亦度窍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却説 魏延 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
- 异调
yì diào
音韵学术语。殊异的音调。比喻人志趣或主张不同。
- 异氏
yì shì
指佛教。
- 异骨
yì gǔ
1.不同凡人的骨骼。 旧多谓圣君贤相或神仙的形貌品格。 2.特殊的骨头。
- 耸异
sǒng yì
惊奇。 耸,通“ 悚 ”。
- 贵异
guì yì
1.特别看重;不作一般看待。 2.犹珍视。谓可作珍异之物相看。
- 异致
yì zhì
亦作“异致”。不同情状;意趣不同。
- 异服
yì fú
1.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 2.指外族的不同的服饰。
- 清异
qīng yì
1.清高特异。 《艺文类聚》卷二三引 晋 羊祜 《诫子书》:“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 2.清丽奇异。《郁达夫游记·浙东景物纪略》:“第二天破晓起来,仍坐原轿绕 灵岩 的 福善寺 回 永康 ,路上的风景,也很清异。”
- 祅异
yāo yì
反常怪异的现象。
- 豪异
háo yì
1.特出;不同寻常。 2.指有非常才能的人。
- 异目
yì mù
1.犹另眼。 2.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