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庳庐
bì lú
古代国名。
- 倚庐之望
yǐ lú zhī wàng
靠着家门向远处眺望
- 天似穹庐
tiān sì qióng lú
即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墓庐
mù lú
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
- 垩庐
è lú
垩室。
- 叩庐
kòu lú
谓登门求见。
- 充庐
chōng lú
犹充朝
- 结庐
jié lú
建筑房舍
- 轼庐
shì lú
同“ 軾閭 ”。晋 左思 《魏都赋》:“千乘为之軾庐,诸侯为之止戈,则 干木 之德,自解纷也。”
- 田庐
tián lú
1.田中的庐舍。泛指农舍。 2.田地和房屋。 3.指家乡。
- 庐墓
lú mù
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今 泗水 南有夫子冢……即 子贡 庐墓处也。”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天后临朝,再加辟命,皆辞以亲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庐墓。”《明史·刘珝传》:“ 珝 初遭母丧,庐墓三年。” 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后汉书·申屠蟠传》:“ 玉 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3.房舍和祖墓。《清史稿·循吏传四·牛树梅》:“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仇,有田园庐墓之恋。”
- 犊庐
dú lú
谦称己宅。
- 屋庐
wū lú
1.住房。唐 韩愈 《示儿》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为其贫也,使之有屋庐而多禄廪。” 2.复姓。 战国 有 屋庐连 。见《孟子·告子下》 汉 赵岐 注。
- 宫庐
gōng lú
庐舍。
- 客庐
kè lú
供旅客投宿的处所。
- 庐宇
lú yǔ
房屋。 《宋书·文帝纪》:“顷年岳牧迁回,军民徙散,廛里庐宇,不逮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