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戍
shān shù
山中的戍所。
- 山花
shān huā
1.山间野花。 2.植物名。
- 山肤
shān fū
之一为山产的美味食品,参见“ 山肤水豢 ”。
- 破山
pò shān
山名。在今 江苏省 常熟市 虞山 北麓。 元 卢镇 《琴川志》:“ 破山 ,亦 虞 之别山,因白龙鬭,衝山而去,故名。” 清 吴伟业 《题王石谷画》诗之二:“一幅天然图画里, 维摩 僧寺 破山 桥。”
- 山精
shān jīng
1.传说中的山间怪兽。《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梟阳” 汉 高诱 注:“梟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 唐 中宗 《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悬石镜厌山精。”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诗:“燐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黄雅林》:“先 恭王 每以山精野狐目之,然平时未尝不嘉其忠告,交谊仍如故也。” 2.药草名。术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朮,一名山蓟,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长服山精。’”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衣裁野薜緇尘浄,饭试山精石鼎蒸。” 3.药草名。生长年久的何首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集解﹞引 苏颂 曰:“﹝何首乌﹞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
- 山程
shān chéng
1.山间的路程。唐 皇甫曾 《乌程水楼留别》诗:“山程随远水, 楚 思在青枫。” 2.指行路于山中。 宋 陆游 《梅市暮归》诗:“山程策小蹇,水泛摇短楫。”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山程兼水宿,漏点清鉦续。”
- 山性
shān xìng
1.山民质朴的性格。 2.野性。 3.山的生机。
- 重山
chóng shān
重迭的山。
- 说山
shuō shān
旧时指拉车的与雇主闲聊、希图博得好感、增加车资。
- 山工
shān gōng
指石匠。
- 酉山
yǒu shān
指 小酉山 。
- 山漏
shān lòu
山中的计时器。
- 行山
xíng shān
1.行走于山地。 2.巡视山岳。
- 山橘
shān jú
1.山中之橘。 2.金橘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金橘》。
- 炎山
yán shān
传说中的火山。
- 山长
shān cháng
1.唐 、 五代 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 唐 代刺史 孙丘 于 阆州 古 台山 置学舍,延 尹恭初 为山长; 五代 蒋维东 隐居 衡岳 ,受业者称 蒋 为山长。事见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十一。 宋 元 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 明 清 时改由地方聘请。 清 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 宋 范成大 《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 元 吴养浩 《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 岳山长 ,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 2.隐者之称。《宋史·雷简夫传》:“ 简夫 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 宋 陆游 《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