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邈若山河
miǎo ruò shān hé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 愁山闷海
chóu shān mèn hǎi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 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 海沸山摇
hǎi fèi shān yáo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 山崩川竭
shān bēng chuān jié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亦作“山崩水竭”。
- 逢山开道
féng shān kāi dào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 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 逢山开路
féng shān kāi lù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 山稔酒
shān rěn jiǔ
山稔酒的主要原料是山稔果、客家米酒和蜂蜜(或冰糖)。
- 铁山碎
tiě shān suì
乐曲名。唐 贞观 四年(公元630年) 李靖 等曾在 铁山 (今 内蒙古自治区 阴山 北)击败 突厥 颉利可汗 。 柳宗元 作《铁山碎》歌。遂为 唐 鼓吹铙歌曲名。《乐府诗集·唐鼓吹铙歌·铁山碎》题解:“铁山碎,言 突厥 之大,古夷狄莫彊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庙也。”参见“ 铁山 ”。
- 涿涂山
zhuō tú shān
山名。 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车车尔勒格 南部。
- 蓦山溪
mò shān xī
1.词牌名。 又名《上阳春》。双调八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属大石调。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 藏茗山
cáng míng shān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 赭山
zhě shān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 柳宗元 《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唐 刘禹锡 《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浙江 萧山 东北。古与 龛山 隔 钱塘江 对峙,东接 鳖子门 ,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 龛山 同处江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 浙西 安抚使 康允之 ﹞遂弃城遁,保 赭山 。”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闻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安徽省 芜湖市 北郊。上有 宋英宗 治平 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 宋 黄庭坚 读书处的 滴翠轩 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余过 芜湖 ,主人 漱泉 邀游其处,屋不甚多,而窗对 赭山 ,门临湖水。”《芜湖县志·地理志·山》引《江南地理志》:“﹝ 赭山 ﹞右控 大江 ,舳艫云连,俯瞰城郭,歷歷如绘。每当雨后,嵐光縹渺,八景中称‘赭塔晴嵐’者即此。”
- 山蔬
shān shū
山中野菜。
- 山颠
shān diān
见“ 山巔 ”。
- 山蚓
shān yǐn
一种小蛇。
- 山驴
shān lǘ
羭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