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磴
shān dèng
亦作“ 山嶝 ”。 有石阶的山路。
- 负山
fù shān
1.背山。喻力不胜任。 2.背后依山。
- 陵山
líng shān
山陵。
- 牛山
niú shān
山名。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 春秋 时 齐景公 泣 牛山 ,即其地。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燿。慕 牛山 之哀泣,惧 平仲 之我笑。”《晋书·慕容德载记》:“﹝ 慕容德 ﹞北登 社首山 ,东望 鼎足 ,因目 牛山 而嘆曰:‘古无不死!’愴然有终焉之志。”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 何必独霑衣。”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马君卿登高》诗:“ 牛山 元有恨,休讶泪长流。”参见“ 牛山叹 ”。
- 环山
huán shān
1.环绕着山 2.被山围着
- 山照
shān zhào
山间夕照。
- 山阳
shān yáng
山坡向阳的一面;山的南侧
- 山樽
shān zūn
犹山杯。
- 山岸
shān àn
濒临水域的陡峭山崖。 《宋书·符瑞志下》:“ 晋 成帝 咸和 元年十月辛卯, 宣城 舂穀县 山岸崩,获石鼎重二﹝百﹞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水出 鸟鼠山 西北 高城岭 ,西逕 陇 坻,其山岸崩落者,声闻数百里。”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枝云间石峯,脉水浸山岸。”
- 山藷
shān shǔ
薯蓣的别名。
- 山邑
shān yì
1.犹山地,山区。 2.山区城邑。
- 颓山
tuí shān
倒塌的山。多用以形容云颓之状。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三:“哭市闻妖兽,頽山起怪云。” 倪璠 注:“《续汉志》曰:‘云如坏山,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流血千里。”’言 江陵 将陷,有妖异之徵也。” 宋 欧阳修 《答圣俞大雨见寄》诗:“夕云若頽山,夜雨如决渠。”参见“ 坏山 ”。
- 条山
tiáo shān
中条山 的省称。
- 驱山
qū shān
指神助 秦始皇 驱赶山石下海造桥的典故。
- 山阶
shān jiē
山路的石级。
- 黎山
lí shān
见“ 黎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