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宿
shí sù
1.饮食和住宿 2.[旅馆、饭店的]住宿、膳食和服务
- 宿望
sù wàng
1.素负重望的人。《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令 既 之 武都 ” 裴松之 注引 晋 挚虞 《三辅决录注》:“﹝ 游殷 ﹞以子 楚 託之; 既 谦不受, 殷 固託之。 既 以 殷 邦之宿望,难违其旨,乃许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信国辞相》:“ 赵葵 南仲 枢使, 陈韡 子华 参政,皆一时宿望。”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 湘 人官京师者,多同时辈流,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尽。” 2.旧时的声望;素来的名望。《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元年》:“帝乃追述 允 之宿望,称 奇 之才,擢为祠部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朝议置益政院官,院居宫中,选一时宿望有学者,如 杨学士 云翼 、 史修撰 公燮 、 吕待制 造 数人兼之,轮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礼部有修明典礼、釐正文风之责,故秩宗清要,非儒臣有宿望者,不得滥竽其间。”
- 宿恶
sù è
1.元凶;大恶人。 2.大罪恶。
- 宿酲
sù chéng
犹宿醉。
- 落宿
luò sù
1.渐趋隐没的明星。 2.投宿。
- 宿罪
sù zuì
1.谓积有旧怨。 2.过去的罪过。 3.前世的罪孽。
- 宿忧
sù yōu
积久难除的忧患。
- 直宿
zhí sù
值夜。
- 牧宿
mù sù
苜蓿的别名。 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
- 宿愤
sù fèn
旧日的愤怨
- 宿贼
sù zéi
长期为盗贼者。《后汉书·刘表传》:“ 表 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姦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三国志·吴志·董袭传》:“时 山阴 宿贼 黄龙罗 、 周勃 聚党数千人, 策 自出讨, 袭 身斩 罗 勃 首。”《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 桂阳 宿贼 卜阳 、 潘鸿 等逃入深山。” 胡三省 注:“宿贼,言积久为贼者。”
- 宿责
sù zé
宿债,旧债。 责,同“ 债 ”。
- 宿雨
sù yǔ
1.夜雨;经夜的雨水。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 居宿
jū sù
指住处。
- 宿猾
sù huá
一贯奸猾不逞之人;巨恶。 《后汉书·皇甫规传》:“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明史·黄宗载传》:“巨奸宿猾,多謫戍 铜鼓 、 五开 间,阴持官吏短长。”
- 宿德
sù dé
年老有德者。《东观汉记·北海敬王睦传》:“而 睦 谦恭好士,名儒宿德,莫不造门。”《新唐书·张玄素传》:“ 孔颖达 、 赵弘智 皆宿德鉅髦,兼识政机,望数召见,述古今,增懿明德。” 清 恽敬 《<坛经>书后》一:“未悟之先,拂拭导之;既悟之后,拂拭养之。宗门宿德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