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息
sù xī
1.上古称宾客于道路休息住宿之处。《周礼·秋官·野庐氏》:“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 郑玄 注:“宿息,庐之属,宾客所宿及昼止者也。” 贾公彦 疏:“宿谓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直言宿者,举中言之,故云‘庐之属’以包之。” 2.住宿休息。《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敍分隔。”《云笈七籤》卷一○七:“小来与人有隔数岁,便不与人共甌筯饮食。及长,游处宿息,常自然安置。性不嘲调,世中戏謔,一切不为。”
- 宿宿
sù sù
谓连住两夜。
- 宿斋
sù zhāi
古代指举行祭祀等礼仪前的斋戒。
- 文宿
wén sù
即文星。
- 宿约
sù yuē
事先或旧时的约言。
- 宿岁
sù suì
犹守岁。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 隔宿
gé sù
经过一夜
- 宿赋
sù fù
积欠的赋税。
- 宿火
sù huǒ
隔夜未熄的火;预先留下的火种。
- 宿场
sù chǎng
水陆转运的货栈。
- 心宿
xīn sù
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颗。其主星亦称商星、鹑火、大火、大辰。
- 宿负
sù fù
1.旧欠的债务。旧时常指拖欠的赋税。《汉书·张敞传》:“ 敞 皆召见责问,因貰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晋书·武帝纪》:“復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念当毕婚娶,譬如偿宿负。” 2.指前世的欠债。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汝知库耶?业报如此,当随吾还寺,鬼磑作麵供众,以偿宿负。”
- 宿雾
sù wù
夜雾。
- 常宿
cháng sù
指恒星。
- 武宿
wǔ sù
原名永兴村。
- 宿工
sù gōng
老成娴熟之乐工。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 裴墐 ﹞为太常主簿,搜逖疑互,探抉遯隐,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耆股肱,役喉喙,以集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