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宾灭
bīn miè
亦作“ 宾烕 ”。摈弃灭亡。宾,通“ 摈 ”。
- 翦发待宾
jiǎn fā dài bīn
晋 陶侃 早孤贫,为县吏。 鄱阳 孝廉 范逵 过 侃 ,仓猝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事见《晋书·陶侃传》。后世传为美谈,并常以喻贤母。 元 秦简夫 有《晋陶侃母剪发待宾》杂剧。亦省作“ 翦髮 ”。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议亲》:“翦髮常思 侃 母,斷機每念 軻 親。”
- 宾礼故人
bīn lǐ gù rén
本则。
- 宾客如云
bīn kè rú yún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 贵宾
guì bīn
1.地位显贵的宾客。 今多指外宾 2.对宾客的敬称
- 宾服
bīn fú bīn fu
服从;归附。
- 门不停宾
mén bù tíng bīn
宾:宾客。 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 宾客迎门
bīn kè yíng mén
盈门:满门。客人挤满门庭。形容家里客人非常多。
- 哀告宾伏
āi gào bīn fú
哀求饶恕,愿意服从。[宾伏:古代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服从;后指顺从、归顺。] 书证:元•佚名《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右支吾,紧慢相逐,跪在街衢,哀告宾伏。”
- 宾人
bīn rén
1.宾相。举行典礼时导行仪节的人。 2.客人。
- 上宾
shàng bīn
1.[guest of honour]:尊贵的客人;上等宾客只有在巴黎,年轻的国王曾经待 布鲁诺为上宾。--《火刑》 2.[die]:古时指帝王死
- 宾饯日月
bīn jiàn rì yuè
迎送。 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
- 骆宾王
luò bīn wáng
(约626-约684),婺州义乌(现在属浙江省)人,曾任临海丞。后随任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与王勃、卢照邻、杨炯齐名,誉为初唐四杰。有《骆宾王文集》
- 宾贡
bīn gòng
1.古代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时,待以宾礼,贡于京师。《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至於郡国僚吏,皆府主所署,版檄召用,至而授职,何尝宾贡,亦不试练。” 2.指别国推举而来的贤者。《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贡士三等,王城曰土贡,郡邑曰乡贡,他国人曰宾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詔赐 高丽 宾贡进士 王彬 、 崔罕 等及第。” 3.归顺纳贡。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旧唐书·回纥传》:“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
- 寅宾
yín bīn
恭敬导引。
- 蕤宾
ruí bīn
1.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合称律吕。蕤宾属阳律。 2.古人律历相配,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适应,谓之律应。蕤宾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农历五月。 3.指代农历五月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