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家
zhì jiā
1.指尚实的人士或学派。《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汉 何休 注:“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王者受命,质家先伐,文家先改正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上篇三》:“《孟子》七篇言礼,其言乐也,则云‘今之乐犹古之乐’,大率多主质家之言。” 姚华 《曲海一勺》:“人喜自尊,趋於虚憍,质家尚实,文家务华。” 2.当铺。 清 檀萃 《楚庭稗珠录·粤囊上·海雪多奇》:“喜畜古玩,时入质家,以票序之,视其目皆奇品也。” 3.指地质学家。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西人分舆地为文、质、政三家。文家言地与日月诸行星之关係……质家辨土石之新旧层,各种殭石五金凝结之故。”
- 帝家
dì jiā
京都。亦用以指皇宫。
- 家生
jiā shēng
1.〈方〉家具;居室用品;器物 2.家庭的生活 3.家生子
- 家弟
jiā dì
对别人称自己的弟弟。
- 山家
shān jiā
1.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 太极殿 前作虎视。”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明 高启 《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2.隐士。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见《宋史·隐逸传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同去山家走一遭……实不相瞒,学生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 知礼 等称为山家,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参见“ 山家宗 ”。
- 局家
jú jiā
某些牌戏或赌博中每一局的主持人。
- 此家
cǐ jiā
犹言此人。
- 家行
jiā xíng
居家的品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石庆 ﹞为 齐 相,举 齐国 皆慕其家行,不言而 齐国 大治,为立 石相祠 。”《旧唐书·萧俛传》:“ 俛 家行尤孝。母 韦氏 贤明有礼,理家甚严。 俛 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 仲举 父子,积五六十年,家行修,本学明,固将施之,而固止之耶?岂天之不相道歟?”
- 蚕家
cán jiā
养蚕的农家。
- 家舍
jiā shè
自己的房子或居住处
- 肝家
gān jiā
中医称肝脏。
- 家故
jiā gù
家中的事。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臧氏 老将如 晋 问, 会 请往。 昭伯 问家故,尽对。及内子与母弟 叔孙 ,则不对。” 杜预 注:“故,事也。”
- 异家
yì jiā
不同的学说或流派。
- 家缘
jiā yuán
1.家业;家产。唐 吕岩 《沁园春》词之二:“限到头来,不论贫富,著甚千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西游记》第二三回:“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 2.犹家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念 竇娥 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 竇娥 少爷无娘面。” 3.指妻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索元》:“他行踪杳然,他行踪杳然。有了俏家缘,风声儿落谁店?”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五折:“几番要丢了这桩道路,争奈没甚么养活家缘。”
- 建家
jiàn jiā
《书·盘庚中》:“永建乃家。” 孔 传:“卿大夫称家。”古代卿大夫受封,其邑即为世袭领地,后因以“建家”指建立国家。
- 闻家
wén jiā
显达、有名望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