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官
sī guān
1.主管官员。 《后汉书·陈寔传》:“邻县人户归附者, 寔 輒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李贤 注:“司官谓主司之官也。” 2.清 代各部属官的通称。指部内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红楼梦》第一○五回:“话説 贾政 正在那里设宴请酒,忽见 赖大 急忙走上 荣禧堂 来,回 贾政 道:‘有锦衣府堂官 赵老爷 带领好几位司官,説来拜望。’”《镜花缘》第六五回:“ 卞滨 同 孟謨 带领司官,捧了各卷,进朝面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以五品司官而赐第赐帑,以本部郎中一年而即擢堂官,皆自来未有之旷典。” 3.属官对其长官的自称。《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大人有侍郎兼衔,司官乃是新用的一个部曹,正与大人有堂属之分,这个称呼,乃是天经地义,一定而不可移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 雪舫 便一力担承在身上,説道:‘大人放心,司官总有法子説得他服服帖帖的来求亲。’”
- 官号
guān hào
官职的名称。
- 稗官野史
bài guān yě shǐ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官史
guān shǐ
由朝廷豢养的史官们用文字书写的国史。
- 史官
shǐ guān
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 识面台官
shí miàn tái guān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吴龙图 中復 性谨约,详於吏治,自 潭州 通判代还。
- 台官
tái guān
1.汉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 2.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3.泛指朝廷公卿。
- 官口
guān kǒu
没入官府充当奴隶的罪犯家口或俘虏。《魏书·李平传》:“ 平 先为尚书令 高肇 、侍御史 王显 所恨,后 显 代 平 为中尉, 平 加散骑常侍, 显 劾 平 在 冀州 隐截官口, 肇 又扶成其状,奏除 平 名。”《周书·明帝纪》:“ 元 氏子女自坐 赵贵 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周书·武帝纪上》:“﹝ 建德 元年﹞冬十月庚午,詔 江陵 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资治通鉴·陈临海王光大二年》:“甲申,詔:‘所在百工细作,悉罢之。 鄴下 、 晋阳 、 中山 宫人,官口之老病者,悉简放。’” 胡三省 注:“官口,罪人家口没官为奴婢者。”《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辛未,中书省言:‘近籍没 奇彻 家,其子年十六,请令与其母同居;仍请自今臣僚有罪籍没者,其妻、其子,他人不得陈乞没为官口。’”
- 官叙
guān xù
1.官吏的等级次第。 2.谓官吏的行列。
- 官逼民变
guān bī mín biàn
逼:逼迫。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
- 取名致官
qǔ míng zhì guān
取得 指取得名声和官爵,出自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 发声器官
fā shēng qì guān
犹言发音器官。
- 发音器官
fā yīn qì guān
1.人类发音的结构,主要包括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2.脊椎动物和许多高等无脊椎动物能发出声音的器官,如声带、鸣器等。
- 发官
fā guān
上任。
- 财官双美
cái guān shuāng měi
命理学之术语
- 常参官
cháng cān guān
日常参朝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