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守
chéng shǒu
1.城池的守备。 《国语·楚语上》:“城守之木,於是乎用之。” 韦昭 注:“城守之餘,然后用之。” 南朝 梁 沉约 《反舌鸟赋》:“倦城守之諠疲,爱田郊之閒素。”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 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城守不施,草间偷活,狼奔豕突,如入无人之境。” 2.据城而守。《战国策·楚策一》:“ 扞关 惊,则从 竟陵 已东,尽城守矣。”《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孝王 城守 睢阳 ,而使 韩安国 、 张羽 等为大将军,以距 吴 楚 。”《后汉书·任光传》:“廷掾持 王郎 檄诣府白 光 , 光 斩之于市,以徇百姓,发精兵四千人城守。” 3.指防守地方的武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直等到钉封文书到了,在监里提了出来绑了, 歷城 县会了城守,亲自押出西关。”
- 埋羹太守
mái gēng tài shǒu
明 人对 洪武 末 宁波 知府 王琎 的称号。
- 攻城守垒
gōng chéng shǒu lěi
城和垒是同义词,都是城堡,堡垒的意思。攻城守垒就是既要攻打敌人,又要守住自己不被敌人侵犯。也就是说要两方面都要顾及,不能顾此失彼。
- 坚守本分
jiān shǒu běn fèn
坚持守着自己分内的事、不逾越。
- 守土有责
shǒu tǔ yǒu zé
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
- 守土
shǒu tǔ
守卫疆土
- 守圉
shǒu yǔ
同“ 守御 ”。《管子·小匡》:“君有征战之事,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公输》:“ 公输盘 之攻械尽, 子墨子 之守圉有餘。”《淮南子·主术训》:“瘖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帝召见其使,令归语 栋戩 ,尽心守圉。”
- 守国
shǒu guó
1.守卫都城。引申为保卫国家。 2.掌管国政;治理国家。
- 固守阵地
gù shǒu zhèn dì
坚决的意思,即坚决守住阵地。
- 固守待援
gù shǒu dài yuán
固守:保卫和防守得非常坚固;待援:等待救援;固守待援:在城池保卫和防守得非常坚固,等待救援的到来。
- 婴城固守
yīng chéng gù shǒu
婴:围绕;婴城:据城。 据守城池牢固设防。
- 守固
shǒu gù
1.谓信守不变。 2.引申为操守坚贞。 3.防守得牢固。 4.犹言保持缄默。
- 四守
sì shǒu
1.四种守卫的方法。 2.犹四方。 3.星名。
- 守器
shǒu qì
1.守护国家的重器。器,指象征君权的器物,如祭器、车服等。《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杜预 注:“名,爵号;器,车服。” 2.指所守护的重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 郑 商。 宣子 謁诸 郑伯 , 子产 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3.封建时代太子主宗庙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赞》:“二象垂则,三星丽天。树嫡惟长,义匪求贤。方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齐武帝诸子等传论》:“守器之重,邦家所冯,观 文惠 之在东储,固已有亏令德,向令负荷斯集,犹当集於祸败。”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然圣人千虑,失於知子,以正万国,轻易元良,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兆乱之萌,於是乎在。”《旧唐书·燕王忠传》:“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 4.谓保持本来的器质。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思友山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
- 嗣守
sì shǒu
继承并遵守和保持。
- 守喜
shǒu xǐ
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