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夫
shì fū
1.青年男子。《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孔颖达 疏:“年老之妇得其彊壮士夫。” 2.通称男子。 金 元好问 《聂孝女墓铭》:“以子则孝,以妇则义。以断则勇,以守则智。於今之人,麟凤之瑞。莫靳者名,天曰美器。不於士夫,一女之畀。铭以表之,并志予媿。” 3.士大夫;读书人。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夫处卑下之位,怀《北门》之殷忧,内见謫於妻子,外蒙讥於士夫。” 汪继培 笺:“士夫,谓士大夫。”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至於荷艷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夫流连於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 元 曾瑞 《醉太平·失题》曲:“相邀士夫,笑引奚奴, 涌金门 外过 西湖 ,写新诗弔古。”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四:“近日士夫,争学 杜 诗,不知读书果曾破万卷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当有预备》:“夫以今日之局,较诸三年以前国家有大得失士夫皆熟视无覩时,岂不谓之大有进步?”
- 法士
fǎ shì
1.指崇尚礼法之士。 《荀子·劝学》:“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 金 蔡松年 《和子文晚望》:“高人法士互憎爱,美酒空名谁重轻。” 2.即法师。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瓌能。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参见“ 法师 ”。
- 朝士
cháo shì
1.古代官名。 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参阅《周礼·秋官·朝士》。 2.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 士胄
shì zhòu
士族;阀阅世家子弟。
- 瞑士
míng shì
盲人。
- 胜士
shèng shì
1.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 2.佛教语。对持戒者的尊称。见《释氏要览》卷上引《月灯三昧经》。
- 多士
duō shì
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
- 归士
guī shì
从战场回来的士兵。
- 谈士
tán shì
游说之士;辩士。
- 死士
sǐ shì
敢死的勇士。 《左传·定公十四年》:“ 句践 患 吴 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臣欲募死士三万人,长驱贼庭,一战扫定。” 程善之 《拟古》诗:“万金买死士,一散无復还。”
- 鯫士
zōu shì
学识浅陋的书生。多作自称的谦词。 清 方履籛 《与江神笺》:“ 履籛 以朔方鯫士,炎国侨民,学愧通经,行惟駑守。”
- 天士
tiān shì
通晓天文阴阳术数的人。
- 士多
shì duō
方言。英语store的音译。商店;杂货店。
- 士息
shì xī
魏 晋 时指士兵之子。
- 脚士
jiǎo shì
旧时奉官府差遣办事的人。《旧唐书·王鉷传》:“又敕本郡高户为租庸脚士,皆破其家产,弥年不了。”
- 虎士
hǔ shì
谓勇猛如虎之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