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场
zuò chǎng
供人坐的地方。
- 坐鱼
zuò yú
田鸡,青蛙。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田鸡》:“﹝ 黄公度 ﹞宿戒庖兵市坐鱼三斤。庖兵不晓所名,遍闻诸生莫能喻。时 林执善 为州学録。或语庖人以 执善 多记,庖人拜而问焉。 执善 语以可供田鸡三斤。”
- 饤坐
dìng zuò
见“ 飣座 ”。
- 坐牀
zuò chuáng
1.亦作“ 坐床 ”。 2.指坐具。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白象﹞背设五綵屏风,七宝坐床,容数人,真是异物。”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冬月作小坐牀,冰上拽之,谓之‘凌牀’。” 3.旧时婚仪。《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张狼 在前, 翠莲 在后,先生捧着五穀,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天雨花》第二一回:“不是去睡,叫做坐牀,乃是成亲规矩。”详“ 坐牀撒帐 ”。 4.西藏 指喇嘛活佛“转世”继位的仪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云丹嘉穆错 ﹞十四岁入 藏 坐牀,二十八岁示寂。”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达赖 死十六年矣, 小达赖 今年坐牀,尔等各安本土,无妄起兵也。”
- 坐铺
zuò pù
守卫本铺。 谓警戒。
- 齿坐
chǐ zuò
依年龄大小排列座次。 《晋书·石勒载记下》:“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衰白齿坐愁,逡巡与之避。”
- 跽坐
jì zuò
两膝着地,臂部坐在小腿肚上。
- 法坐
fǎ zuò
正座。君主听朝之处。
- 朝坐
cháo zuò
见“ 朝座 ”。
- 幄坐
wò zuò
垂帐的帝、后座位。
- 坐驰
zuò chí
1.谓虽无举动而杂念不息。 2.向往;神往。 3.谓安坐而行教化。
- 高坐
gāo zuò
1.亦作“ 高座 ”。 讲席。讲席高于听讲者的座位,故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向高坐者,故是凶物。”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 王濛 恒寻遁,遇 祗洹寺 中讲,正在高坐上,每举麈尾,常领数百言,而情理俱畅。”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 。一为讲座,一为唱经座,各高二丈。”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师於高座上,瓣香祝君父。” 2.借指精通佛理的高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帛尸黎蜜多罗》:“西域人,时人呼为高座。” 3.坐于上座。《三国演义》第五一回:“ 孔明 曰:‘不须主公忧虑,儘着 周瑜 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 南郡 城中高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山西乔御史》:“每晨起,具衣冠,升堂高坐,命僕隶呼唱开门。”
- 坐马
zuò mǎ
1.供骑坐的马匹。 2.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3.坐马衣。
- 平坐
píng zuò
1.谓不分尊卑地就坐。《穆天子传》卷五:“天子赐 许男 骏马十六, 许男 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 景龙 之季,有事圜丘, 韦庶人 为亚献,皆受其咎,平坐斋郎及女人执祭者,亦多夭卒。”《太平广记》卷九引《神仙传·王烈》:“ 张子道 者,年九十餘,拜 烈 , 烈 平坐,收之座。” 2.古代建筑名词。即复道,阁道。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贼居平坐,顾视城中,无不委悉。” 宋 李诫 《营造法式,诸作异名·平坐》:“其名有五:一曰阁道,二曰墱道,三曰飞陛,四曰平坐,五曰鼓坐。” 梁思成 《建筑和建筑艺术》:“再上去是一周小挑台,专门名词叫平坐。”
- 坐大
zuò dà
逐渐强大起来;高傲自大
- 弹坐
dàn zuò
弹劾并坐之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