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地
shǎng dì
赏赐田地。
- 沙地
shā dì
1.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 《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水势愈大,见筑沙地塘岸,东西八十餘步,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处。”《清史稿·食货志一》:“ 乾隆 五十九年巡抚 吉庆 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约十三万三千餘亩,悉令入官,交原佃耕作纳租,永著为例。” 2.含沙多的土地。《新华月报》1952年第8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有大量的废弃土地,如沙地、碱地、红土地等,经验证明是可以利用的。” 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十七:“由 磴口 东北行,沙地渐少, 黄河 冲积平原上,丰腴可爱。”
- 地灶
dì zào
就地挖成的临时炉灶。
- 绢地
juàn dì
书画之绢底。
- 血地
xuè dì
指祖祖辈辈生活劳动的地方;老家。
- 寸地
cùn dì
犹寸土。
- 左地
zuǒ dì
汉 代 匈奴 左贤王辖下的 上谷 以东地区。
- 材地
cái dì
质地。
- 弃地
qì dì
1.荒废不用之地。 2.丢弃田地。
- 横地
héng dì
横亘或横陈地上。
- 地平
dì píng
1.谓水土得到治理。 参见“地平天成”。 2.地面平坦。 3.地平面;地平线。
- 地文
dì wén
1.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貌。 2.中药半夏的别名。见《急就篇》卷四。
- 柱地
zhù dì
古代神话谓立柱支地。
- 言地
yán dì
言官的职位。
- 门地
mén dì
犹门第。 《晋书·王述传》:“﹝ 王述 ﹞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谓之痴,司徒 王导 以门地辟为中兵属。”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诗:“不説文章与门地,自然毛骨是公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妾固知娘子未字。以才色门地,何患无贵介壻;然紈袴儿敖不足数。”
- 沼地
zhǎo dì
[ooze; bog; marsh] 常常被水淹没的低洼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