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三西四
dōng sān xī sì
谓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定准。
- 拿三搬四
ná sān bān sì
比喻不服从调派。
- 推三阻四
tuī sān zǔ sì
找各种借口推托。
- 挑三拣四
tiāo sān jiǎn sì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 十旬四职
shí xún sì zhí
旬:十天。一百天高升了四次。形容仕途非常顺利。
- 差三错四
chā sān cuò sì
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 四衙门
sì yá mén
明 代指吏部、翰林院、六科给事中及各道监察御史; 清 代去吏部,加詹事府。是当时所谓“清要”衙门。
- 四通八达
sì tōng bā dá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 三三四四
sān sān sì sì
犹三三两两。 形容人数不多。
- 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三、四:表示杂乱。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 狼烟四起
láng yān sì qǐ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 投诸四裔
tóu zhū sì yì
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 四大皆空
sì dà jiē kōng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 四觉
sì jué
本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本觉是众生本来具足的觉悟。
- 四溟
sì míng
1.亦作“四冥”。四海,四方之海。 2.指全国、天下。
- 四勿
sì wù
孔子 主张克己复礼,应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见《论语·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