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学
sì xué
1.指 周 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 郑玄 注:“四学,谓 周 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 周 、 殷 、 夏 、 虞 四代之学。 孔颖达 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 周 学也, 殷 学也, 夏 学也, 虞 学也。” 2.指 南朝 宋 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鸡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 会稽 朱膺之 、 潁川 庾蔚之 ,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南朝 梁 沉约 《为皇太子谢表》:“不闲三善之训,未习四学之仪。”
- 四言
sì yán
1.四个字。多指诗句的字数。 2.指四言诗。
- 四金
sì jīn
用金属制作的四种乐器。指錞、镯、铙、铎。
- 四绝
sì jué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餘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餘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四离四絶”。
- 四难
sì nán
1.四件困难的事情。 2.指难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 3.中医学术语。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难治之症。
- 四末
sì mò
四肢。
- 四知
sì zhī
《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 昌邑 ,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 四空
sì kōng
1.四方的天空。 2.佛教谓无色界的四处,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又称四空天、四空处。
- 四并
sì bìng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后即以“四并”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
- 四选
sì xuǎn
1.古代对四种人的选拔。 2.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
- 四险
sì xiǎn
四周险要。 又指四周的险要处。
- 四隐
sì yǐn
1.旧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四种关系的人,此四者相互隐恶扬善,故称四隐。 2.指渔父、季主、楚老、孙登四位隐士。
- 四田
sì tián
《周礼·春官·甸祝》:“甸祝掌四时之田,表貉之祝号。” 贾公彦 疏:“四时田即大司马所云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后用以指帝王的四季田猎。
- 四饮
sì yǐn
指清、医、浆、酏四种饮料。
- 四廊
sì láng
四面走廊。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去年学官人,竹马遶四廊。”
- 四路
sì lù
1.指军队进、退、左、右的运动路线。 2.四方道路。 3.引申指四方,各处。